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2篇
  免费   1600篇
  国内免费   3553篇
测绘学   285篇
大气科学   426篇
地球物理   820篇
地质学   8893篇
海洋学   130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786篇
自然地理   89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46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三峡工程动工以来葛洲坝水库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葛洲坝水库固定断面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动工前葛洲坝水库河道演变情况和水库冲淤特性,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葛洲坝水库河床演变情况.认为,三峡工程动工以来葛洲坝水库冲淤特性保持不变;三峡工程施工对河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坝之间一是大量的弃渣加大了某些年份两坝间河道的泥沙淤积,二是粗化了床沙的组成,其中以一期工程施工期影响最大,大江截流以后情况好转.三峡工程动工以来,水库累计冲刷量为3 616×104m3,主要集中在常年回水区河段,其中两坝间累计冲刷量为2 321.1×104m3.1998年特大洪水是水库冲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2.
对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水系统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陕西地质》2001,19(2):72-74
鄂尔多斯盆地地周边分布的古生界碳酸盐岩赋存有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受背景地质条件的控制,不同地段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岩溶水的补给和赋存富集规律均有差异,并形成了多个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983.
峰局五矿是多年开采的老矿。近些年,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和开采层次的逐渐下移,来自底部岩溶高承压水的威胁日趋严重,实际生产能力逐年下降。下组煤能否开采是关系到矿井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就下组煤带压开采的可行性,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4.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典型岩溶现象及发育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核部及两翼的可溶地层中发衣分布有大量的典型岩溶现象,本文详尽讨论了岩溶洼地,槽谷,巨型组合槽谷和地下溶洞等大型岩溶形态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受控因素,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发育分布主要受控于岩性和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985.
从地温场特征探讨兰州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前景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1,10(1):83-89,74
根据祁连造山带东段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场、温泉和地热异常孔空间分布 ,以华家岭—武山近SN向隐伏深断裂为界 ,东边地温场高、温泉多 ,为隆起断裂型中低温地热田 ,其西地温场低于东部 ,地热异常孔为沉降盆地型地热异常指示 ,可为地热田开发提供信息特征。并对兰州断陷盆地的地热资源前景和开发前期工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8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郑聪斌  章贵松  王飞雁 《沉积学报》2001,19(4):524-529,53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 ;其热能除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5 0~ 34 9℃,气相成分中CO2 摩尔浓度达到44.3%~ 5 6.98%。Fe2+ 、Mn微量元素在鄂 6、定探 1、李华 1井、芦参 1井、陕 8井和旬探 1井白云岩中的富集,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对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7.
张健俐 《地下水》2001,23(3):118-120
以淄川区洪山、寨里煤矿为例 ,分析矿区隐伏灰岩裂隙岩溶水在煤矿闭坑后的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矿区隐伏岩溶水水质恶化突发于煤矿全面闭坑以后 ,污染范围与老空积水区一致 ,污染重点呈点状分布 ,主要污染组份与老空水相同。煤矿闭坑后老空水位上升高于隐伏岩溶水 ,并从连通部位补给隐伏岩溶水 ,造成串层污染  相似文献   
988.
煤矿底板突水分析及底板水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光泉  桂和荣  吴基文 《地下水》2001,23(3):141-143
本文以桃园煤矿为例 ,在分析含水层系统基础上 ,对 10煤层底板突水水源、突水机制、突水特征及含水层水位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并对底板突水防治提出了一些措施与方案  相似文献   
989.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气系统的水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1980-1989年10年逐日00UTC、12UTC再分析资料及青藏高原降水、径流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平衡特征,估算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蒸发、土壤和地下水含量。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是水汽辐合区,降水大于蒸发;秋末到次年春季是水汽通量辐散区,蒸发大于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径流的年际变化趋势同降水相近,径流主要是由降水补给的,径流峰值滞后降水峰值一个月。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及地下含水量从1~6月逐渐减少,7月以后开始增加,10月是土壤及地下水最丰富的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后期降水、蒸发、径流等呈增长趋势,这同ENS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90.
气-水二相流和煤岩变形耦合作用是煤层气产出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为准确描述这一现象,本文建立了气-水二相流和煤岩变形的微分方程,并用有限元分别将它们进行离散化,然后讨论了煤岩变形模型和气-水二相流模型进行耦合数值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