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9篇
  免费   2685篇
  国内免费   4089篇
测绘学   581篇
大气科学   1007篇
地球物理   1569篇
地质学   13657篇
海洋学   1145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1438篇
自然地理   1468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1091篇
  2013年   770篇
  2012年   997篇
  2011年   931篇
  2010年   796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765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439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390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617篇
  1991年   677篇
  1990年   561篇
  1989年   464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内华达州斯利泊(Sleeper)矿床富矿脉型金矿石,系在小于500米的深度范围内沉淀形成,并具有细粒石英胶状条带与含有大量银金矿的蛋白石质氧化硅胶状条带交替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迹象表明石英条带是从原始的胶状非晶质状态重结晶而来,而富金条带系由氧化硅与金颗粒凝胶组成的非晶质析出物原始沉积而成.金与氧化硅首先在热液体系的较深部位以胶体形式析出,然后由成矿溶液的水力作用向上机械搬运,由于溶液的冷却或沸腾,并在复合阳离子Al~(3+)的水化物的催化下产生胶粒凝结。浅成低温热液体系中金以胶粒形式搬运表明,至少在某些条件下胶体中的金含量比真溶液中要高.欲解释斯利泊矿床富矿石的成因,需存在一种富金的成矿溶液;而胶体金的局部搬运可能对浸染状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研究了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中主要载体矿物的含金性,深入讨论了黄铁矿和水云母中金的赋存状态,确定了不同产状的同一矿物中金具有大不相同的赋存状态,主要有次显微金、类质同象金和胶体吸附金等三种状态。  相似文献   
993.
湖南大坊金银矿氧化带特征及工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山 《湖南地质》1991,10(1):17-24
湖南大坊金银矿位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控矿层位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和下统梓门桥组白云岩。矿体受北西和北东向组扭裂面的控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内外接触带。氧化带的有用组分为金和银,已圈定矿体7个,其平均品位Au 2.68 g/t,Ag26.20g/t。金的粒度以中—细粒为主,氰化浸出率在91%以上,银经槽浸回收率仅20-30%。鉴于金浸出率高,矿体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简单,交通方便等特点,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4.
湘西自治州北部铅锌矿带,处于桑植复向斜西南段,长100km以上,宽50km左右,矿带内铅锌矿点广布,受地层、构造、岩性的控制。上寒武统耗子沱群至下奥陶统大湾组共有7个含矿层位,北东向背斜倾伏端及北东向断裂、层间裂隙以及次级北西向横跨背斜是矿床控矿构造,有矿体赋存的含矿层有明显的硅化作用,且硅化体中Pb,Zn,Cu明显富集,分别为地层的66、32、8倍,Sr/Ba比值为0.60,无矿存在的硅化体则Pb,Zn,Cu含量接近地层或稍高于地层,Sr/Ba比值高达1.15。在砂子坡背斜南翼、红岩溪背斜北东端和南西倾伏端、盐井背斜,下奥陶统红花园组顶部含矿层内为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5.
张厚宏  唐先礼 《湖南地质》1991,10(4):307-310
衡山南岳岩体北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已发现一个具有远景的金矿带,其中石子坳矿区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区域和矿区地质特征,总结出花岗闪长斑岩,硅化带和As元素化探异常等3条找矿标志,建议在该区开展大比例尺化探测量和地质填图,普查北西向硅化断裂破碎带,并对石子坳含金破碎带进行深部验证,寻找隐伏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6.
曾庆栋 《吉林地质》1991,10(1):65-70
白乃庙金矿床矿体围岩有白乃庙群绿片岩和长英片岩、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等。矿床构造专题研究表明,控矿构造是白乃庙断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帚状构造,并在断层交汇部位形成富矿柱。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岩性—构造—事件法论述了夹皮沟金矿田地质演化历史,并建立了夹皮沟金矿田成矿模式,对金矿田成矿理论和金矿预测提出了新的见解。研究认为,该矿田金的物质来源具多源性,金矿形成具多期多阶段性。区内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是金的主要控矿构造。总结出该矿田具有“一型三式”的特点,即花岗—绿岩型,包括板庙子式、大线沟式和三道岔式。  相似文献   
998.
辽北地区金矿床铅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仕炳  刘连登 《矿床地质》1991,10(3):243-254
辽北太古宙变质地体上发育有三类金矿:太古宙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伴生金矿、太古宙同韧性剪切带变生(质)热液金矿和显生宙岩浆热液金矿。块状硫化物伴生金矿中方铅矿模式年龄平均为2610Ma,其产状反映为活化年龄;其黄铁矿含较多放射性成因铅,存在铅同位素后期增长效应,模式年龄不具计时意义。变生热液金矿中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特点为~(206)Pb变化很大,~(207)Pb变化很小,~(208)Pb也变化很小,结合黄铁矿产状说明存在铅同位素短期生长效应,而铅源自太古宙绿岩。显生宙岩浆热液金矿中铅同位素均不具计时意义,但各自组成等铅域,在铅构造图解上处于地幔-下地壳线附近。本区金矿铅同位素研究说明,尽管铅同位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计时意义,但结合矿床地质研究尚可标定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999.
云开隆起金矿带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陈好寿  李华芹 《矿床地质》1991,10(4):333-341
首次测定了云开隆起金矿带河台、新洲金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新洲金矿一条等时线年龄为431±121Ma;另一条年龄为133.1±12.5Ma。河台矿区获3条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1.9±14.1Ma、129.6±6.1Ma和129.3±4.1Ma。结合矿区岩石和矿物的U~Pb、Rb-Sr和K-Ar年龄以及矿石铅同位素年龄资料得出结论,自震旦纪以来(矿床围岩时代为震旦纪),本区经历了多期(主要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地质作用,包括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混合岩化作用,金矿的形成和演化与这些地质作用有紧密的关系,但成矿作用主要在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1000.
胶东内生金矿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地区内生金矿的成矿溶液是深溶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而成.成岩成矿作用产生于同一个地质时代,并可分为包括岩浆岩体、脉岩、矿床及其诸成矿阶段在内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早期的内生金矿为主生金矿期.晚期为共生—伴生金矿期.早期成矿系列生成时代于156~136Ma之间,晚期为124~10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