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近日,在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冷家庄村施工的"山东省莱芜市冷家庄地区地热资源普查"项目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抽水试验成功交井。该地热井井口出水温度82.6℃,每天出水量1 064 m3。经水质检验,该地热井出水pH值6.9,水中所含锶、偏  相似文献   
52.
本刊讯由省九O四水勘院承担的绥化福有商贸公司地热二号井勘探项日于近日圆满完成。这是该院2011年继内蒙古包头、大庆黑鱼湖国际艺术村、绥化城东、香坊成高子、林甸等多个地热勘探项目之后施工成功的第14口地热井。  相似文献   
53.
江苏句容出露发育广泛白垩系红色细砂岩、泥质砂岩,浅埋于松散层之下,水文地质条件极差,地下水贫乏,钻井多数为干孔。通过钻探施工,句容赤山湖地热井先期排水量在2~3 m3/h,通过对其地质含水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应用深水泵与“脉动排砂法”,分选抽水层位等新的施工、洗井、抽水工艺理论,最终使该井日产高达500余m3。该井的成功对贫水地层找水以及碎屑岩区洗井排水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西安深部地热井0~700m为Q系地层,低温层;700~2100m为R系地层,中高温层,最高达93。采用了护壁材料为NV-I钠土,低温层选用PAC141为泥浆体系的主体聚合物,中高温层选用PAC142为泥浆体系的主体聚合物,现场对泥浆性能进行边续维护。使用PAC泥浆实现了长裸眼钻进,出水量大,水温稳定,水质洁净,护壁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5.
56.
多年来,天津地热钻井技术不断发展。天津市地热井施工最深达4041 m,最高井口温度105 ℃,自流水量300 m3/h。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钻井工艺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7.
赵振云 《探矿工程》2016,43(2):32-35
深井钻探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而且日趋成熟。但地热井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孔内事故在所难免。发生事故以后需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尽快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去处理。以晋中一个经常发生孔内粘附卡钻事故的地热井施工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发生粘附卡钻事故的诸多原因,制定出处理粘附卡钻事故的方法。通过解卡机理,设定油基解卡液的性能和配置方法,准确进行注入量计算,在注入时掌握技术工艺要点,获得了良好的处理粘附卡钻事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申云飞  卢玮  陈莹  程存平 《探矿工程》2016,43(10):253-256
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主要通过钻井工程来实现。地热资源量(水量)大小决定着开发利用的价值。实际中,因地层等条件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导致地热井出水量和温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在山区基岩缺水地区地热资源开发,由于水量和温度指标偏低,严重影响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首次在豫西基岩严重缺水地区通过压裂车和钻井泵分段水力压裂技术,使低产地热井出水量增加3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今后基岩地区地热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增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9.
应用覆盖中国东南部的3 km分辨率GRAPES-Meso4.0模式(GRAPES-Meso4.0_3 km)2015年夏季实时预报试验结果、同区域1600多个中国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每日08:00-08:00 BT的24 h累积降水量和逐时降水量观测资料,从降水累积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日循环特征等多个角度,对千米尺度分辨率下GRAPES-Meso4.0模式的降水预报性能进行细致评估,并与同版本10 km分辨率业务模式(GRAPES-Meso4.0_10 km)同期结果在相同区域进行类同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 GRAPES-Meso4.0_3 km很好地捕捉到了2015年夏季观测的日均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大小及地域分布特征,其一般性降水(中雨及以下)频率平均低于实况约3个百分点,强降水(大雨及以上量级)频率与实况近乎吻合,纠正了GRAPES-Meso4.0_10 km在这两方面存在的显著预报正偏差,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了40%-50%;(2) GRAPES-Meso4.0_3 km在降水强度预报上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对降水强度的地域分布细致特征和对短时强降水(雨强 ≥ 10 mm/h)的频数和分布等把握比较准确,但对强降水(一般性降水)的强度预报偏强(偏弱);(3) GRAPES-Meso4.0_3 km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日循环预报可反映出研究区域观测的双峰总体特征以及雨量和频率在日循环中的紧密联系,明显优于GRAPES-Meso4.0_10 km的表现,尽管下午(16时,北京时)峰的预报还存在偏弱现象;(4)模式分辨率提高到千米尺度和模式显式描述云和降水过程,是GRAPES-Meso4.0_3 km降水预报性能较GRAPES-Meso4.0_10 km提高的关键原因,模式初值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0.
河南WR-1地热勘探井设计有新近系馆陶组和奥陶系2个勘探目的层,需要各自进行成井和测试工作,馆陶组成井测试完成后需要继续钻进完成奥陶系成井。在井身结构设计时,从套管设计、固井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解决了馆陶组成井管柱固井、钻孔与套管级配以及过滤器参数设计等问题,并通过实钻验证。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地热勘探井井身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点要素、设计过程等,并结合实钻过程,对井身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具现场操作性,为其它类似同井双目的层地热勘探井工程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