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7篇
  免费   1105篇
  国内免费   1894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680篇
地球物理   750篇
地质学   3992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anzhouli is the largest land port city on the Sino-Russia border, transit cargo through the land port amount-ed to 5.95 million tons, transit tourists were 304 500 in 2000. It stands at the joint place of China, Mongolia and Russi-a, faces to Siberia area of Russia, receives direct support from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Bohai Sea Rim Area, and possess-es priorities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 land port infrastructure, water resources, coal resources, tourist resources andgreat potentiality in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The future urban function is a key port on the First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Manzhouli Port will keep its first plac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land transport, and it is forecasted that thetransit amount through Manzhouli Port will go up to 10 million tons in 2005 and 20 million tons in 2010. It will be construct-ed to be a trade center of the peripheral area extending to Russia and Mongolia, a key export-oriented processing industri-al zone supported by industries such as export processing industries, export agriculture, trade services, technology trad-ing and the other service industries. It keeps being a well-known touring city for trade, shopping, sightseeing, vocation,local food, recreation and cultural events. To build Manzhouli Export Processing Industry Zone will improve city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main sectors are organic food processing, livestock products processing, garment and furniture indus-try. Moreover, Manzhouli Export Processing Industry Zone will eventually be upgraded to be a border free trade zone.The city functional transition will inevitably affect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e and its expansion. The city space transforma-tion will develop as such: one development axis of No. 301 highway paralleling with Bin - Zhou(Harbin - Manzhouli) rail-way which cuts through central part of Manzhouli City, and links Zhalainuocr District with central city; three urban unitsincluding central city, Zhalainuocr District and Manzhouli Interchange Trade Zone; cohesion with Aoerjin and Cuogangpastures; regional dual-nuclei structure of Hailaer City and Manhzouli City; and the Manzhouli-Zabaykalsk Free TradeZone.  相似文献   
2.
江山—绍兴断裂带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它是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神功运动形成的碰撞拼贴带。它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变形、构造叠加的特征:神功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平卧褶皱;印支运动沿断裂带有向北西强烈的推覆挤压。断裂带不同时期的活动反映了不同特征的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并对两侧的地质历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吾拉勒山体西段发育了厚度巨大的下二叠统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以钾质类型为主,钠质类型次之,岩浆演化呈现出跨越B型趋势。这种火山活动是在大陆地壳内部产生的,代表了陆内裂谷演化的早期阶段。在早二叠世末期,由于受到新源运动的影响,这种火山活动被终止了。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质》1994,16(4):373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空区、条带、地震活动性增强、平静等前兆特征,同时,也显示了某些强*发生前的前震活动和主震之后起伏的强余震活动  相似文献   
5.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geological setting, history and subsidence of the Venetian Plain. Majo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leistocene-Holocen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Lagoon of Venice, in relation to its origin that datesback to 6-7 kyr BP. Geological land subsidenc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lagoon, and anthropogenic subsidence, that has recently assumed a major importance for the Venetian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also the sealevel rise, 23 cm loss in land elevation has occurred in the last century, leading to increased flooding event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require protective works.  相似文献   
6.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柴达木陆块北缘首次发现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获得成岩年龄为1952±15Ma,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反映出该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19亿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洋)事件,对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元古代结晶基底地质构造演化及进一步探讨柴达木盆地的起源及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7.
关于南黄海地震区(带)的厘定及其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南黄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地震活动水平远高于扬州-铜陵地震带,应作为一独立的地震区(带)存在,以利于对该海域的地震研究和监测;并对其地震活动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8.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嵇少丞  王茜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08,82(2):174-193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中下侏罗统)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相与三角洲相环境。研究了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中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发现,有3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差异显著,包括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重排藿烷的丰度以及规则甾烷的相对组成。其中,不同时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甾烷组成上;而不同沉积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及重排藿烷的丰度。分析认为,这些差异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及其生源组成有密切关系。据此,初步将这些参数应用于两方面研究,一是为划分地层沉积环境提供“生物标志物相标志”,二是研究油源对比,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飞  贾东  罗良  李海滨  李一泉  武龙 《地质论评》2008,54(4):561-573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 Ma、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200~245 Ma、400~450 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720~850 Ma、950~1200 Ma、400~450 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