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750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建生 《海洋科学》1994,18(3):68-71
1海平面变化特征1.1全新世中期海侵根据地层中所含硅藻属种雷州半岛海康南田乡一15m钻孔岩芯,含有丰富的硅藻,主要属种是①: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Ehr)Kutz)、范氏回箱藻(Pyxiclicula weyprechtiiGrun)、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striata(Kutz)Grun)、流水双菱藻(SurirellafluminensisGrun)。上述硅藻主要是海相生活属种,今日南田乡已距离海岸线5km。徐闻海安西侧一18.5m钻孔岩芯中的硅藻除上述属…  相似文献   
12.
对南岭地区侏罗纪4个典型"铝质"A型花岗岩岩基——柯树北、寨背、西山和南昆山的成因分析表明:柯树北、寨背岩基中的低分异花岗岩SiO2≈70%,A/CNK<1.1,CaO≥1%,高Zr、Ba含量,是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而SiO2含量较高者由低分异花岗岩岩浆通过分离结晶演化而来。西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也是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南昆山花岗岩为高硅花岗岩,贫Zr、低Ba、Sr和Eu/Eu*值,但具有高的Nb、Ga、REE含量和Ga/Al比值,在Whalen等(1987)图解中地球化学参数落在A型花岗岩区域内。碱性玄武岩浆分离结晶的成岩模式无法解释南昆山岩基较大的体积、均一的成分和低的Nb/Ta比值。详细的成岩分析表明,南昆山花岗岩可能是先期侵入的(幔源)碱性正长岩在富水和相对低温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由这些"铝质"A型花岗岩的熔融温压条件估算得出热流值达到80~95mWm-2的南岭地区侏罗纪古地温线。由古地温线推算出的岩石圈厚度45~75km。南岭侏罗纪高热流背景及其对应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可能与后碰撞造山阶段岩石圈地幔拆沉或被"热侵蚀"有关,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岩石圈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粤北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进行科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构建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华南热液矿床形成的时代爆发性、空间分带性及其成矿元素对前寒武纪基底的继承性表明,构成华南基底和含矿建造的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是华南陆内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类是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能量来源;华南热液成矿的区域分布趋势、矿床形成过程和成矿岩体演化等,均表现出与构造热隆起动态有关的成矿特征。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迅速块断隆升造成地温梯度增高,基底含矿建造提供成矿物质,以及有利的热液通道和扩容空间是造成构造隆起带或盆地“凹中隆”成矿的重要条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与大陆地壳的多旋回熔融或再循环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地震层析图像资料显示,华南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是造成华南陆壳热隆起的动力学因素。但其成因不同于地幔柱机制,具有被动上涌特征,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大型冷幔柱下沉和地幔过渡带崩溃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西澳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的远程测试,在双桥山群横涌组和安乐林组斑脱岩中获得大量锆石,其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1 Ma±5 Ma(横涌组)、829 Ma±5 Ma(安乐林组),在河上镇群上墅组中获得加权平均年龄767 Ma±5 Ma。锆石SHRIMP U-Pb年龄表明华南地区广为发育的双桥山群应归入新元古界,该年龄为标定双桥山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华南志留系对比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8,自引:13,他引:25  
戎嘉余  陈旭 《地层学杂志》1990,14(3):161-177
<正> 中国志留系的划分与对比,始于20年代。李四光等(1924)和谢家荣等(1925)研究了三峡地区的志留系,将其全部划归下统。孙云铸(1943)从沉积旋迴角度提出了我国志留系划分的三个阶段,后又发现相应的笔石辅以佐证(孙云铸1957、洪友崇1958),将峡区的志留系分别与英国的 Llandovery,Wenlock和 Ludlow三个统对比。这个方案得  相似文献   
17.
<正> “帽子峰页岩”(即帽子峰组)是徐瑞麟(1937)根据朱庭祜(1928)提供的曲江城至黄岗岭剖面中出露于帽子峰的岩层而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命名剖面中“帽子峰页岩”的上部出露不全,不少地质工作者又习惯于以年代地层的概念来修改帽子峰组的含  相似文献   
18.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晚二叠和晚三叠世煤中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南地区贵州六盘水、江西乐平、露庆和湖北黄石矿区晚二叠和晚三叠世煤层的稀土元素ICP—MS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研究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含萤分布特征、赋存特征、配分模式以及地质控制因素。含量分布表明晚二叠世稀土元素含量总体高于晚三叠世;煤中稀土元素与灰分成正相关关系,部分煤样品由于有富稀土元素的重矿物组合的存在而出现稀土元素的异常高值;同一矿区、同一时代煤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同一时代和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煤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较大差异;煤的沉积环境,煤中无机矿物组成以及海水的影响是控制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华南扬子地块是我国古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热水沉积特性最早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赋存多个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相关的大型、超大型重晶石矿床与N i-Mo-U-V多金属富集层。进一步研究分布在华南扬子地块黑色岩系中的金属、非金属矿床成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认识华南乃至全球晚震旦—早寒武世生物与环境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华南下寒武统镍-钼富集层矿石进行电子探针研究,识别出黄铜矿、黝铜矿等铜的独立矿物;闪锌矿等锌的独立矿物;方铅矿、白铅矿等铅的独立矿物。研究表明,在镍-钼矿石中这些矿物的发现为镍-钼矿层是热水沉积作用产物提供了直接的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