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3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102.
华夏古陆及相关问题——中国南部前泥盆纪大地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纪舜  李崇 《地质学报》2016,90(4):607-614
数十年的地质填图和反复的专题研究已经充分证明:1中国东南部角度不整合于泥盆纪沉积之下的变质岩系含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时代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武夷-云开带的高级变质岩系,陈蔡、迪口等杂岩原岩主要为新元古界,变质年龄为460~440Ma,它们并不是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的产物,所以华南不是前震旦纪的华夏古陆或华夏地块,而是一加里东造山带;武夷-云开带是华南造山带构造-岩浆作用最强烈的地带,那里的高级变质岩系曾深埋地壳深部,是造山带根部的岩石。2中国南部,泥盆纪前可分为南海地台(或印支-南海地台)、华南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三个构造单元。华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发育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早古生代主要为陆源碎屑沉积,至今尚未发现可靠的代表洋壳残片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套;广泛分布的花岗岩Nd模式年龄和继承锆石年龄为太古代-元古代,说明华南造山带是奠基于古老大陆地壳之上的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华南下古生界陆源碎屑物质来自于南海地台,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扬子与华南之间呈构造过渡关系,扬子、华南、南海三个构造单元应属于一个大陆板块,即南中国板块。3最新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表明,双桥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等不是中元古代,而是新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不是1300~1000Ma格林威尔造山作用,而是820Ma完成的武陵或四堡造山的产物。因此,中国南部不是Rodinia的一部分,而极可能是新元古代形成的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3.
104.
《《幕》》2008,31(4):446-446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s titled above was held in Fukuoka, Japan from 8 to 10 November 2007. It was supported by seven organizations such as Kyushu University, the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IGCP 512, etc. The same symposium was held b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ondwana Research in collaboration with Gondwana-related scientific projects in Chouchong, South Korea (2004), Beijing (2005), and Hong Kong (2006).  相似文献   
105.
邓家瑞  张志平 《福建地质》1998,17(3):131-138
通过对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的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存在早一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中元古代晚期江南古陆南缘是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一次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沿江南古陆南缘发生磁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晚元古代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差异,但华南加里东期存在的统一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106.
报道了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马垌剖面山西组二1煤组的植物化石21属42种。该植物群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繁盛为特征,楔叶纲、瓢叶目、科达纲、苏铁纲及石松纲植物亦有一定的数量,属于华夏植物群中期组合特征,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结合国内同期植物群的对比,首次将该植物群的发育与全球气候变化及海平面升降相联系:当气候由冰室气候转变为暖室气候、海平面上升时,植物群演替加快,光合效率增加引起O2剧增及CO2剧降。  相似文献   
107.
华夏地块中部宽频地震剖面深部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地块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相互作用的前沿。我国著名的南岭成矿带和武夷成矿带均位于华夏地块内。已有的研究认为,南岭和武夷的成矿作用可能与中生代晚期岩浆岩的底侵有关。为研究深部速度结构,本研究在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布设了一条横跨南岭成矿带与武夷成矿带的宽频地震测线。该测线共有81个流动台站组成,台站间距5-8 km,总长度约430 km。从连续波形中截取451个震级大于5.5级的远震事件波形,利用改进的互相关法直接从波形中计算得到7231条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误差小于0.1 s)。本研究采用远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获得了高分辨率的速度结构。初步的成像结果表明:(1)华夏地块中部上地幔内存在一个明显的自西向东逐渐变深的低速异常体;(2)华夏地块岩石圈内速度结构具有很强的横向差异,且与断裂带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3)政和-大浦断裂带东侧下方200-300km处存在较明显的高速异常体。结合其它已有成果,本研究认为上地幔内的低速异常可能是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抵达岩石圈底部引发岩石圈拆沉,可能继续沿深大断裂侵入地壳,形成金属矿藏;而拆沉的岩石圈冷物质下沉,所留痕迹即为软流圈内的高速异常体。  相似文献   
108.
甘肃玉门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克勤  刘俊  刘旭阳  李录 《地质论评》2010,56(3):305-311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肃南组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含16属26种。根据植物分子的组成,植物群的时代属于晚二叠世早期,相当于二叠纪(三分)的吴家坪期(Wuchiapingian)。这些保存颇佳的植物化石对于研究华夏和安加拉两个植物区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古植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和年代地层序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2009年11月24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扩大会议上形成的一个共识,对中国晚前寒武纪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限定在1.8~1.6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限定在1.6~1.4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待建系1.4~1.0Ga,蓟县剖面上仅发育下马岭组;青白口系限定在1.0~0.78Ga,包括骆驼岭组和景儿峪组;南华系限定在780~635Ma及震旦系限定在635~542Ma。关于最新的江南古陆晚前寒武纪地层中的一系列锆石U-Pb数据,应标定在青白口系上部。另外,华北古陆上最新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揭示华北古陆前寒武系火山岩省的存在和分布范围,结合全球大陆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前寒武纪统一的、精确的和具有年代系统的高精度年龄的基础剖面。  相似文献   
110.
程军 《吉林地质》2010,29(1):78-80
长财井田位于中朝古陆南缘,基底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中生界接受了屯田营组火山岩、长财组、西山坪组陆相沉积,形成了一套含煤地层,由于隆起,造成浅部断层发育,并破坏了煤层。通过勘查工作,总结了含煤地层及构造分布规律,勘探取得了较大成果。根据这一认识,提出了达里洞地区有望发现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