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836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利用野外踏勘及相关资料,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项目8个移民社区及配套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发育和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土壤盐渍化、风蚀沙埋和洪水冲蚀。现状评估结果:土壤盐渍化和洪水冲蚀危险性均小;风蚀沙埋有1处危险性中等,其它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东南极格罗夫山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中国南极野外考察队提供DEM卫星影像图,在2002/2003年南极度夏期间,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的大地测量工作者,在东南极Grove山地区,进行了地面控制测量。在覆盖面积达8000km~2的2000多米高的内陆冰盖高原区,在直升机和雪地车的支持下,利用Trim- ble4000ssi GPS接收机,与中山站GPS跟踪站联测,测量了7个GPS控制点,并埋设了永久性测量标志。数据处理采用GAMIT/GLOBK软件解算,获得了较好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该地区制图所需。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影响南极细菌S-15-13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15-13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56h;培养温度,8℃;碳源,1.0%葡萄糖;NaCl浓度,3.0%;pH,6.0-7.0。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S-15-13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 monas)。  相似文献   
27.
北极苔原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北极黄河站所在地,德国Koldewey站1993-2003年的资料,对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云的影响,新奥尔松极昼期间的日照百分率仅为32.2%。暖季由于下垫面地表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迅速减小,地面吸收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都迅速增大。全年累计的净辐射为正值;暖季是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主要时段,寒季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极少。虽近10年来新奥尔松地区的气温增加十分显著,但各辐射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地表辐射实测值与同期NCEP/NCAR相邻格点逐日资料的比较表明,NCEP资料对各辐射项模拟的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28.
合成孔径雷达(SAR)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回波的相干性而产生斑点噪声,严重干扰了图像的自动解译。根据SAR图像斑点噪声的特殊性,首先对影像进行对数变换,并使用àtrous运算法则对变换后的影像进行分解,然后通过贝叶斯原理估计修正小波系数。与自适应局域统计滤波和基于M allat分解的滤波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噪声滤除和边缘保持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9.
干旱及高寒荒漠区土壤温湿度特征及相互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黑河试验1991年6月20日~8月21日、1990年12月17日~2月15日每天48个时次和第二次青藏高原试验改则及狮泉河1998年全年每天24个时次的土壤温湿度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PCA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干旱及高寒荒漠区两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除日和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6~30天的不同周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及其季节变化及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冬季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夏季温度梯度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且温度梯度与水分运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30.
大气边界层湍流温度序列的信息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气边界层内近地面的大气湍流温度时间序列,运用功率谱分析、信息熵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气边界层内近地面的大气湍流特点,并对稳定层和不稳定层的大气湍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信息熵和功率谱指数是区别稳定层结和不稳定层结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的指标,对造成两者之间的差别做出了对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