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ZG市工作日地铁站点扒窃案件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东南沿海城市ZG市为例,分析工作日地铁扒窃案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日常活动理论,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时空分布上,地铁扒窃案件存在早晚2 个峰值,但滞后于地铁客流量高峰;白天,地铁扒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在早晚时段,除中心城区外,地铁扒窃在城郊地区也有较多分布。影响因素上,地铁扒窃主要受到客流量及建成环境的影响,不同时段影响的因素存在差异。客流量及换乘点在地铁运营的任意时段均对地铁扒窃有正向的影响,地铁站周边的休闲场所对地铁扒窃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9:00以后的时段。居住地及工作地虽然整体上对地铁扒窃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他们对地铁扒窃案件的作用方向在各时段模型中的作用力度均相反。 影响强度上,客流量在不同时段对地铁扒窃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而换乘点及休闲场所在显著的时间段对地铁扒窃的影响力度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42.
为研究防雷电保护和接地保护在地铁系统中的实际运用,为乘客及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本文对地铁系统及车站的防雷和接地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种类及接地方式、接地环境的分析,指出地铁设备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同时提出了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的确定原则及其注意事项。并就外引接地极绝缘引入、金属屋面防雷和接地连接点间距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43.
介绍以SRX1X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无人值守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深圳地铁运营中的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变形监测工程,对深圳环中线前海湾站地铁结构危害性变形及时提出了预报,达到了监测的目的;并且分别建立了全线的变形监测体系,为下阶段的监测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地铁轨道检修及维护使用、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和设施安全提供了安全信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944.
宋平健  王媛媛 《气象科技》2013,41(4):753-757
地铁是机电系统、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高度集中的工程建设项目,雷电对地铁各控制系统的功能、对乘客及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通过计算北京地铁新城五线高架车站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对地铁在特大型城市中的重要性、发生雷电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铁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应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运行列车遭受雷击可能性分析表明,充分利用高架区间灯杆的高度,在接触轨和走行轨上按一定的间隔安装专用电涌保护器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列车和牵引电源的雷电防护.分析了在高架桥梁的防雷接地中大量使用地极保护器的利与弊,探讨了通过加强对杂散电流防腐的设计来减少或不使用地极保护器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945.
施显健  任超  周吕  黄远林  梁月吉  朱子林 《测绘科学》2021,46(2):146-151,164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掌握深圳填海区地铁工程结束后地铁沿线的地面沉降情况,该文利用TS-InSAR技术和20景2017年8月15日—2019年3月14日的Sentinel-1A SAR数据,借助POD精密定轨星历和ASTER GDEM V2分别去除轨道误差和地形相位,反演了深圳填海区2017—2019年地表沉降时间序列,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填海区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地面沉降成因。结果显示,填海区各地铁沿线的地面沉降特征较为明显,最大沉降速率为-17.52 mm/a。其中,宝安中心、前海湾、深圳湾区段地铁沿线的地面沉降趋势较为严重,其地面沉降呈现逐渐增强和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946.
针对传统组合模型建模准则单一、权值固定不变的缺陷,引入稳定度相关理论,构建一种新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并对优性组合的评判方法以及预测成果的评价准则进行了研究.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依据单一模型建模阶段和预测阶段精度的一致性来赋予权值.分别利用组合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对地铁隧道结构的沉降量进行预测,并分析比较各自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相对于各单一模型而言,预测效果更优、精度更高,能很好地集合单一模型的有效信息,是一种有效的地铁隧道结构沉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47.
在国土空间开发三条红线的控制下,如何对已有的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特别是选址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国土空间开发的需要,是目前摆在园区建设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研究通过对评价区域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优质农用地评价和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耕地保护等原则,对工业园区现有选址进行了调整优化,优化后的选址方案更加符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8.
熊美成  黄洁  王姣娥  杨浩然 《热带地理》2022,42(12):2052-2062
运用昆明市老年公交爱心卡和常规地铁刷卡数据,考虑老龄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剖析老年群体的地铁出行特征,并从活动空间的视角重点解析和对比低龄老年群体和高龄老年群体的地铁日常出行和活动模式。结果显示:1)同非老年群体相比,老年群体移动性更低,出行时刻集中于早高峰时段,活动范围相对集中于市中心。2)随年龄增长,老年群体的移动性进一步降低,活动空间收缩,但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增强。相较于低龄老年群体(60~69岁),高龄老年群体(≥70岁)具有“出行频次高、活动空间范围小”的出行特征。3)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群体的活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分异,其中高龄老年群体的活动空间向居住密集区聚集,且出行在较大程度上受建成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949.
李娟 《探矿工程》2014,41(4):82-84
盾构是城市地铁最为有效的施工手段,在施工掘进参数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掘进过程中的同步注浆,通过设置合理的同步注浆参数,可以有效降低对地表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同步注浆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提高盾构施工参数控制水平,所得的结论可以应用于依托工程,并可为其他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福州地铁1号线全线为地下建设,地铁路线主体车站与区间隧道工程均在巨厚淤泥层、富水砂层和花岗岩残积土层等地层中施工,通过研究福州地区特有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综合分析,认为盾构机在软硬不均地层、孤石地层,断裂带、富水砂层中穿越是隧道施工的主要风险源。根据地层的不同工程特性分析了在施工中可能引发的风险事故,同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风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