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5篇
  免费   3569篇
  国内免费   3462篇
测绘学   2416篇
大气科学   1754篇
地球物理   2642篇
地质学   14889篇
海洋学   1449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2073篇
自然地理   2562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961篇
  2021年   1003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886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432篇
  2013年   1151篇
  2012年   1526篇
  2011年   1397篇
  2010年   1261篇
  2009年   1342篇
  2008年   1279篇
  2007年   1195篇
  2006年   1131篇
  2005年   1171篇
  2004年   1015篇
  2003年   790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679篇
  2000年   566篇
  1999年   552篇
  1998年   521篇
  1997年   478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36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333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来自天山的地表径流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塔里木河水资源主要来自天山南坡两条源流,选择西段阿克苏河和中段开都河-孔雀河作为研究区.1956-2003年研究河源山区气温呈持续升温且降水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1995-2003年升温强劲,升温速率高出48 a期间平均的3倍以上;降水自1986年后持续增加,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增幅达18%,并显示出河源山区湿岛向塔里木盆地扩展.因高山缺少气象观测,出山径流过程变化可以综合反映中高山带的气候变化.塔里木河来自天山的地表径流在1986-2003年间持续增长,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库玛拉克河,1994年以来年径流量增加已在前期平均值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台阶;开都河以降水径流补给为主,1986-2002年出现了观测记录以来的丰水期,并使1986年后博斯腾湖水位快速上升,恢复到1958年记录的最高水位以上.两河年径流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也显示有西、中段的气候变化局部差异,出现丰枯水期的不一致;然而,在近16 a升温过程中,年径流增长幅度和快慢相近.  相似文献   
52.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新近纪渤海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湖泊水域范围大、内部无分割、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从而形成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储盖组合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浅水三角洲砂岩储层由于受河流作用的控制,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存在明显的分叉现象,与曲流河相比,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等厚图呈典型的朵叶状。湖相厚层泥岩普遍发育,与浅水三角洲砂体组成多套垂向优质储盖组合。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渤海新近纪至今处于生烃的峰期主力富烃凹陷的有利区带,新构造运动造成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生烃峰期与新构造运动的同步耦合,为渤海大型浅水三角洲成因的优质储层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条件,可以形成大型油气田。因此,重视并充分挖掘渤海浅水三角洲储层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将是追求浅层优质油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53.
黑河中游绿洲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区域采样的方法,对黑河中游绿洲农田灌区71眼水井硝态氮(NO-3-N)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井的NO-3-N平均含量为(10.66±0.19) mg·L-1,其中32.4%的水井NO-3-N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NO-3-N含量>10 mg·L-1),16.9%的水井NO-3-N含量严重超标(NO-3-N含量>20 mg·L-1).被调查的手压水井NO-3-N平均含量为17.41 mg·L-1,比饮用水机井((5.75±0.20) mg·L-1)、灌溉水机井((11.44±1.70) mg·L-1)分别高67.0%和34.3%,超标和严重超标机井所占比例分别为52.4%和28.6%;地下水观测井NO-3-N含量的平均值为(11.53±0.92)mg·L-1,超标和严重超标机井所占比例分别为50.0%和25.0%.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受到的污染较为严重,区域内深层水井也受到污染威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NO-3-N含量顺序为:蔬菜大棚>制种玉米>菜田>带田>水稻>小城镇.蔬菜大棚、菜田和制种玉米种植区域内的地下水污染情况严重.沙质土壤地区地下水NO-3-N含量平均值为(27.20±1.96)mg·L-1,比壤土地区的(9.93±0.87)mg·L-1高2.74倍,地下水NO-3-N含量的最大和最小值均高于壤土地区,超标率高28.3%,严重超标高52.5%,表明地下水NO-3-N污染受土壤质地影响,沙质土壤区域内的地下水更易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54.
王朝建 《探矿工程》2008,35(3):54-56
内衬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在不开挖情况下,利用原管位资源,采取相关技术在现有管道内安装内衬的方式使管道获得再生,可以重新获得30~50年的使用寿命.对内衬法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工艺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5.
《探矿工程》2008,35(5):63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4000m的冰穹A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成后将能够满足15~20人度夏工作条件,成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设工作包括地面和空中运输支援系统、后勤保障和科学观测系统、国内研究分析和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等。  相似文献   
56.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地下水易污性编图及污染源分布图法进行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共设计了130监测孔,现有46个监测孔,另需要84个新的监测孔。按监测类型分为面源监测点22个,点源监测点87个,重点水源地与泉水监测点21个。按监测运行分长期监测点55个,流域普查监测点75个。普查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5年,长期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年。首期有针对性地在污染严重的柴窝堡新化厂排污区、乌鲁木齐河谷老排污区、米泉污灌区、米泉工业污染区、老龙河污染区取了25个污染水样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57.
高淑琴  戴长雷  邓国立 《水文》2008,28(2):30-33
地下水水源地论证是新建和扩建地下水水源地的前提,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论证在关注地下水质量和允许开采量的同时,非常注重水源地含水层开采对水环境及其它用水户的影响.本文以黑龙江省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为例,从论证目标、约束条件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对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高寒地区傍河型浅薄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的补给来源在冬季主要为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可以满足热电厂正常运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并且不会对区域水资源和其它用水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8.
大同盆地孔隙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带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同盆地2004年孔隙地下水水化学资料的分析发现,盆地内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以盆地中部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特点,且与盆地水动力分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由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到中部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依次经历了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相应的主要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型、HCO3.SO4型和HCO3.SO4.Cl型。与中深层孔隙水相比,浅层孔隙水由于水位埋深浅,蒸发浓缩强烈,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各组分的含量较高,变化幅度较大,水化学类型也相对复杂。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呈好转趋势,深层地下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9.
盘山山前地下水与矿泉水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揭示变量和样品之间在成因或空间上联系的对应分析,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盘山山前地区地下水和矿泉水污染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盘山山前存在地下水和矿泉水污染;局部范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食品厂等企业的排污引起的,污染成分主要是Cl-和NO3—N,主要污染地区是塔院地区,其次是西大佛塔至南营,污染程度与至污染源的距离有关;大部分地区存在三氮面状污染,农业氮肥的施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与原则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及地质环境的重要基础,而评价的关键是指标的选取。本文在遵循主导性、可度量、可操作、覆盖面广和灵活性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功能的影响因素、表征特征,从地下水系统的驱动、状态和响应因子中筛选出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从而为地下水功能评价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