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4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黄梓荣  梁沛文 《台湾海峡》2012,31(3):437-439,449
2011年4月17日在南沙海域调查时,采集到2尾棘箱鲀属(Kentrocapros)标本,经鉴定为黄带棘箱鲀(Kentrocapros flavofasciantus),标本现保存在南海水产研究所标本馆.标本体长分别为108、135 mm.无鳍棘和腹鳍,背鳍和臀鳍各1个.背鳍鳍条数目为11,胸鳍鳍条数目为12,臀鳍鳍条数目为10,尾鳍鳍条数目为11.体长为体高的2.41~2.57倍,体宽的3.07~3.09倍,头长的3.38~3.48倍,吻长的4.35~4.70倍.头长为眼径的2.22~2.38倍,眼间隔的1.35~1.54倍,鳃孔长度的3.10~3.33倍.除尾柄、胸鳍基部、背鳍基部、臀鳍基部、肛门附近之外,体披硬体甲,体甲刚好在背鳍前方闭合,体甲为6棱形,无刺平滑,从肛门连续沿纵线到胸鳍基部下前方形成裸褶.体侧无侧线.上下颌每侧具8个小柱状切牙.胸鳍最上第一鳍条很短,长度约为第二鳍条的1/6.体为褐黄色,体甲有两条较宽的纵向黄带.唇为褐棕色,牙为红褐色.所有鳍条为黄色或略显褐黄色.  相似文献   
102.
任崇  温亚丽 《海洋预报》2012,29(3):69-72
运用南沙永署礁气象观测站1989—2010年的气温资料,对近22年来南沙海区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2年来南沙海区气温分两个阶段呈阶梯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336℃/10年,升温幅度白天大于夜间。四季中秋季升温幅度最大,冬季升温幅度最小。2010年是近22年来南沙海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3.
背景和意义城市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又是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聚落形态。不断变迁演进的城市历史,为城市规划大师提供了展示才华、激发智慧的舞台,使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广州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率先在国内研究城市发展战略概念规划,逐步确立"山、水、城、田、海"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4.
11月5日,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离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码头,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62天的科学考察任务。在欢送仪式上,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致辞并向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临时党委书记曲探宙授队旗。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欢送仪式上致辞,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向科考队赠送了纪念品,广州市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综合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历年来在中国南海西沙海域采集的重、磁、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了场源边缘识别、磁性体顶面埋深欧拉反演以及重、磁、震剖面联合反演等技术.针对西沙海槽盆地岩浆岩分布、重大断裂、深部构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大部分分布于盆地断阶带上;识剐出了NE向和EW向两组断裂.二者分别从北部和中部横贯盆地;盆地磁性基底埋深在6.0~12.6km之间。整体上呈"中部深、南北浅"的特征;西沙海槽盆地的莫霍面埋深在19~26 km之间,呈现出"南北深中部浅"的拉张裂谷特征.本文研究获取了西沙海槽盆地的基础地质构造特征.可深化盆地地质构造背景的认识,为该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工作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6.
引言 文部科学省作为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以下简称地震本部)的事业局,在圆满推进地震本部的各项审议和活动的同时,还把减轻地震、海啸灾害作为目标,从事配备海底观测网、南海海槽和日本海等海域的调查、全国主要活断层调查等各种关于地震的调查研究.这里介绍的是文部省2013年度将实施的主要规划.  相似文献   
107.
南沙地块内破裂不整合与碰撞不整合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廷贾断裂以东的南沙地块与南海北部陆缘共轭,因此其构造过程研究对认识整个南海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破裂不整合面(BU)和碰撞不整合面(CU)是控制南沙地块内盆地演化的骨架界面;为了揭示南沙地块内的主要构造过程,本文利用地震剖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侧重对两个重要界面开展构造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深入了解南沙中部海域的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选取了该区具代表性的02N02测线对其进行详细的构造和地层解释.发现研究区南部存在一整套厚度较大的中生代甚至更老的地层,该地层普遍发生了强烈的褶皱作用,褶皱翼部存在一系列NE-NEE向断裂,控制沉积明显,背斜顶部多被剥蚀,翼部为充填沉积.新生代地层Tg(中始新世)到T4...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认识南沙海域新生代的整体沉降规律,对覆盖南沙海域的5条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分析和沉降计算.结果表明,南沙海域大部分伸展断层活动到T40(16 Ma)和T60 (23.8 Ma),而T60(23.8 Ma)前的构造沉降表现为断陷盆地特征,T60后为坳陷特征,所以T6o(23.8Ma)应为南沙海域大的构造转换面;南沙海域...  相似文献   
110.
南海在新生代期间发生多次裂解和离散,在南海南部陆缘地层中留下了多次构造运动的痕迹.选取南沙海域内覆盖曾母、北康、南薇西、万安盆地的24个模拟井位,分别进行构造沉降速率的计算,并分析了自中生代末期以来的4次重要构造运动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南沙海域构造沉降分为3幕:第一幕为40.5~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