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3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3233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苏北盐城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盐城凹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上、下2个复合含油气系统。上复合含油气系统,即Pz、K2p、K2t(生)-K2t、E1f1(储)一E1f1 E1f2(盖),古生界、中生界浦口组和泰州组为烃源岩层,泰州组和阜宁组一段为储集层,阜宁组一段顶部至二段暗色泥岩为区域盖层,油气沿深大断裂运移,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在古近纪晚期至新近纪早期,有利勘探区在深大断裂附近的中、新生界发育地区;下复合含油气系统,即Pz、K2p(生)-Pz、K2p(储)-K2p3 K2p4(盖),油气通过断层或不整合运移,油气大量生成的关键时刻为古近纪早期,该系统中气藏分布在古生界被中生界覆盖地区。  相似文献   
32.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33.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4.
天津港南部海区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3月和7月的调查数据,对天津港南部海区海水的营养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考虑到水质状况和水体营养水平是水体中多项指标分析评价的综合结果.本文先通过单项指标评价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然后又通过集对分析方法,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磷(DIP)、无机氮(DIN)、叶绿素a(Ch1—a)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该区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更能反映海水的实际富营养化状况,计算结果显示天津港南部海域两期调查中除21,26.27和29站位在7月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站位海水均在中营养(Ⅳ)及以下水平状况,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35.
东海西湖凹陷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构造单元,晚中生代末期以来,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的裂谷盆地阶段,渐新世-中新世的盐地反转阶段上新世-第四纪的区域沉降阶段。发育断块型、挤压背斜型。民推覆型等多种局部构造。为西湖凹陷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36.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下第三系储层砂岩为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杂基含量小于5%,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胶结物主要成分为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边、碳酸盐矿物,总含量小于10%.  相似文献   
37.
喀什凹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铀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发生过5次重大构造事件,对该地区中-下侏罗统铀矿成矿及保矿具有重要意义,即晚三叠世有利的构造背景,早-中侏罗世有利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的有利岩性-岩相建造,晚侏罗世构造掀斜与古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白垩纪-古近纪的保矿作用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破坏与局部层间氧化带的形成与叠加,从而很可能在中-下侏罗统中形成一定规模受层间氧化带控制的砂岩型铀矿床。指出主要找矿靶区为库孜贡苏断陷以西的南天山山前,同时还有托云盆地。  相似文献   
38.
Multiple source rock assemblages were deposited in the sedimentary provinces in South China in geologic history,and some of them were destructed by and some survived against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Therefore,multiple sources,mixed sources,and uneven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occurred in the marine sedimentary basins in South China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hydrocarbon pooling.Epidiagenesis of the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its modification to reservoir poroperm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d the formation and the scale of natural gas pools.The exploration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large to medium gas fields mainly occur in areas with high-quality reservoirs.Detailed study of the paleo-oil accumulations and typic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reveals that the basins experienced multiphase superimposition and modification,lea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leozoic paleo-oil accumulations and bitumen in the peripheral areas.The phenomenon that oil and gas production concentrates in the Sichuan basin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sealing conditions of a basin determine the oil/gas potentials and the scale of oil and gas production.This is a critical factor controll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as in the marine sequences in South China.The early oil and gas pools in the Yangtze platform left billions of bitumen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seals.Since the Himalayan,"late-generation and late-accumulation" gas pools represented by the gas pools in the Sichuan (四川) basin were formed in the marine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South China as a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the sealing conditions.Current gas discoveries appear to be "paleo-generation and paleo-accumulation" gas pools but actually are "late-generation and late-accumulation" gas pools.These patterns of hydrocarbon pooling clearly depict themselves in western Sichuan basin and Weiyuan (威远)gas field.It is revealed that the gas pools in the Sichuan basin were mainly formed as a result of hydrocarbon phase change (thermal cracking of oil to gas),miscible migration,and dynamic equilibration since the Himalayan.A large number of gas pools were formed in the Himalayan and the gas pools in the marine seque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te pooling; this kind of gas fields/pools are controlled by:(1) effectiveness of modification and superimposition of the marine basins,(2) effectiveness of the source rocks,(3) effectiveness of the overall preservation conditions,and (4) effectiveness of plays.  相似文献   
39.
南堡凹陷油田古近系碎屑重矿物的物源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石油钻井岩心,在南堡凹陷古近纪地层中采集了52件砂砾岩样品并进行了重矿物定量分析.重矿物组合的垂向变化指示出了3个碎屑重矿物组合段,它充分展现了物源区多阶段隆升-剥蚀的历史:始新世的沙三至沙二组合段为凹陷基底岩石层圈(以花岗片麻岩为主)的隆升-剥蚀过程;始新世沙-至渐新世的东二组合段为更深层变质岩层圈的隆升-剥蚀过程;渐新世末的东-段为稳定和老化的变质层圈的隆升-剥蚀及物源区调整过程.在石油勘探井较密且分布较广的东-段,系统进行了各类碎屑扩散体系的重矿物分析,区分出了4个碎屑重矿物扩散体系,分别来自两种构造类型的物源区:①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浊积扇体系物源区为燕辽古造山带,重矿物分布模式表现为主蜂左偏、重矿物组分较少、稳定重矿物显示度偏低的特点;②两个河控三角洲体系物源区为华北古克拉通,重矿物分布模式表现为对称的主峰、重矿物组分较多、稳定组分显示度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南堡凹陷近年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揭示该区滩海与陆地油气成因及分布规律,对67个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南堡凹陷原油具有低硫、中高蜡含量特征,陆相成因特点显著。共分为4种类型原油:(1)陆地沙三段深部层系原油,具有高4-甲基甾烷丰度、低奥利烷丰度与低甲基菲指数值和轻微偏高成熟度特征;(2)陆地Es1—Ed原油与Ng和Nm原油,其特征与第一类原油相反;上第三系原油普遍遭遇生物降解;(3)滩海东营组原油,以较高伽马蜡烷/C30藿烷和高甾烷/藿烷值区别于陆地原油;(4)滩海奥陶系潜山原油,具有低丰度甾萜类生物标志物、相对高丰度孕甾烷、三环萜烷与重排甾烷系列等特征,显示较高成熟度。上述4种成因类型原油指示南堡凹陷陆地、滩海均存在多层导有利烃源岩;同层位中滩海Es1-Ed存在较陆地更为优越的有利烃源岩,南堡滩海地区具有广泛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