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8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912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1526篇
海洋学   15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51.
秋季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鱼类与饵料生物之间食物定量关系进而为多鱼种资源评估提供依据,2000~2002年秋季(10~11月)在黄海中南部海域进行了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Eggers模型,计算了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等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总摄食量约为309万t,其中,鱼(Engraulis japonicus)的摄食量最高(在250万t以上),占总摄食量的80.9%。中上层和底层鱼类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分别为262万t和47万t左右,占总摄食量的84.7%和15.3%,鱼和细纹狮子鱼分别是中上层和底层鱼类中最主要的捕食者。磷虾类是中上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桡足类、端足类和毛颚类;虾类和鱼类是底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细长脚虫戎(Themisto gracilipe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鱼同时是黄海中南部被摄食量最高的5种饵料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之和约为233万t,占总摄食量的75.5%。  相似文献   
52.
国际上对于微玻璃陨石、磁性铁质球粒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包括研究其年代学、分布特征、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1~5].人们认为,形成这些微玻璃陨石、磁性铁质球粒的地质事件对生物灭绝、古气候、古环境演变有明显影响[3,6,7].  相似文献   
53.
1 Indroduction The coastal zone and continental shelf area is an important region in the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 of nutrients in the ocean. This portion of the global ocean interacts closely with the continents, atmosphere and the open ocean in a comp…  相似文献   
54.
南黄海溶解氧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中的溶解氧分布受着大气、生物、化学及各种物理过程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氧的分布,通过不同的方法将这些过程分离开,来了解海洋中的物理过程、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对大洋水中溶解氧的分布,人们曾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除近表层水外,深层水中的溶解氧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研究区5个钻孔松散沉积岩心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获知布容与松山极性带的界线,南黄海和陆区北部位于80.0—99.5m。陆区的南部此界线于270.4m深处。松山和高斯极性带的界线,海区未揭露到,其沉积起始时间都小于1.7Ma。而陆区的南、北部分别位于117m和328.2m。高斯和吉尔伯特极性带的界线,陆区北部为140m,而南部区为460.15m。沉积起始时间为3.4Ma。吉尔伯特底界仅北部陆区所揭示,为190.5m。松散沉积层与下伏白垩纪(?)石灰岩接触面位于400.35m,沉积起始时间约17.0Ma。  相似文献   
56.
黄渤海海域污染状况及对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7.
南黄海自生黄铁矿成因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样品为1989年采自南黄海,利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自生黄铁矿的形态,成份和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就其成因与形成环境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自生黄铁矿集合体形态可以分为聚莓,单莓和细粒3种,霉体特征的形态是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沉积物随机堆积的结果,可以作了沉积成因黄铁矿的形态标型黄铁矿微量成份特征显示其沉积成因,同时亦表现对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58.
59.
朝连岛(北纬35.88°,东经120.88°)地处黄海北部,隶属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镇,距峻山头约 30 km。该岛岛形狭长,面积 0.245 5km2,海岸线长度 4.15 km,周围水深逾 30 m,尚无人定居。岛周围鱼类、贝类资源丰富[1]。近几年来,为适应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对青岛市近海的一些岛屿,如灵山岛、田横岛及其周围水域的环境状况已开展了一定的专门研究[2],但有关朝连岛附近海域水环境要素的状况迄今未见  相似文献   
60.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