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4篇
  免费   3022篇
  国内免费   4562篇
测绘学   525篇
大气科学   740篇
地球物理   2502篇
地质学   16596篇
海洋学   72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87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1087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847篇
  2009年   862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717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594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541篇
  1995年   549篇
  1994年   490篇
  1993年   455篇
  1992年   590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490篇
  1989年   389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2年   6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王先美 《地质学报》2008,82(1):1258-1273
鲁西隆起区发育有大量的北西向脆性断裂。依据野外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详细解析认为,北西向断裂系经历了早期的右行压剪、右行张剪,以及后期的左行压剪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活动。由与北西向断裂活动相伴生的同期侵入岩体的 K-Ar测试结果分析,北西向断裂系在距今约160 Ma及距今130~110 Ma分别经历了右行压剪与右行张剪构造活动;通过分布在隆起区不同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分析、冷却史反演,厘定鲁西地体在距今90~80 Ma存在一次区域性快速冷却构造事件,该构造事件与北西向断裂系的左行压剪构造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52.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嵇少丞  王茜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08,82(2):174-193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   
53.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铜陵狮子山矿田发育大量岩浆岩,且与矿田中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同位素精确定年表明,矿田中的岩浆侵位年龄在132.4~142.9Ma之间,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属燕山早期晚阶段。矿田岩浆岩体是在同期岩浆活动中多次侵位形成的,岩浆侵入活动可以划分为分别起始于140Ma前后和约136Ma的早晚两次。从岩浆上升侵位到冷却结晶的时间间隔均较短,但其中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冷却史相对较长,且经历了早期深部岩浆房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后期构造脉动、岩浆上升侵位、减压受热、早期晶体再熔蚀及冷却结晶的过程。结合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狮子山矿田岩浆演化的后期,即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原生岩浆在同化了壳源物质并聚集到岩浆房中以后,在滞留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尚未固结,成分上显示了一定的带状分布,在区域构造应力松弛及构造事件诱发下,随机地沿发育的构造裂隙先后上升侵位,冷凝结晶。  相似文献   
54.
阿尔金断裂昌马大坝—宽滩山段全新世活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阿尔金断裂是我国西部著名的巨型走滑断裂带之一,也是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该断裂昌马大坝—宽滩山段运动方式为以左行走滑占主导,伴有弱的垂直运动;在距今2.7ka以来发生过明显的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在沙坪—宽滩山段全新世左行走滑位移速率为0.9~2.2mm/a,明显低于阿尔金断裂东段昌马大坝以西地区4~5mm/a和中西段9~11mm/a的位移速率。阿尔金断裂东段在肃北和昌马大坝出现二次位移速率的锐减,锐减的部分分别转化为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西段的左行走滑和逆冲,且在位移速率数值上相互之间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阿尔金断裂在肃北位移速率减少部分(4.6mm/a)与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的位移速率(4~5mm/a)非常接近,同样阿尔金断裂在昌马大坝位移速率减少部分(3.2mm/a)与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的位移速率(3.0mm/a)也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5.
通过精细岩芯描述、单井沉积微相分析与地震相、测井相综合研究,认为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西缘奥陶系柯坪塔格组下段顶部含油气砂体中,发育3种类型的准层序:①粒级由底部粗—中下部细—上部粗的、反映整体向上变浅的海侵滞留沉积—海泛泥岩—滨岸沉积准层序,羊屋2井5460~5468 m含油气段位于该准层序内;②粒级向上变粗的滨外泥岩—临滨-前滨沉积,顶部受风暴影响的准层序,跃南2井6503~6512 m含油气段位于该准层序内;③粒级向上变细的潮下带—潮间带沉积的准层序,吉南1井5465~5486 m含油气段属于此准层序。发育于羊屋2井中的第一种准层序内含油气砂体在时间上属于较早的准层序3,发育于跃南2井、哈得13井中的第二种准层序与吉南1井中的第三种准层序内的含油气砂体属于稍晚的准层序4。早期沉积的、发育于羊屋2井顶部的第一种准层序是有利储层发育段,该井区以北靠近柯坪塔格组下段顶面尖灭线附近的准层序3时期沉积的临滨相储层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6.
新疆境内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早侏罗世走滑的古地震证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于新疆乌恰地区早侏罗世康苏组沼泽相砂岩层中,发现并识别出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层,变形包括负载构造,球-枕构造及卷曲变形构造。通过模拟试验的对比研究认为,该软沉积物变形机制与液化作用有关,触发沉积物液化的动力是古地震,并且根据地震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出造成早侏罗世软沉积物变形的里氏地震震级为6相似文献   
57.
西藏拉昂错蛇绿岩含矿杂岩带存在的证据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体中的含矿杂岩带是豆荚状铬铁矿的主要赋矿层位[3].拉昂错蛇绿岩体产出富铬型豆荚状铬铁矿.文章主要论证拉昂错蛇绿岩体存在较大规模的含矿杂岩带,通过分析岩体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1:2万高精度磁测成果、深部钻孔资料和岩石显微构造等资料.并与区域上相关的含矿蛇绿岩进行对比,揭示了拉昂错蛇绿岩体含矿杂岩带的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寻找豆荚状铬铁矿的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58.
桃山铀矿田桃山断裂及其保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良 《地质论评》2008,54(6):768-774
桃山铀矿田位于江西省中部,断裂构造发育,既有成矿构造,也有保矿构造,其中斜贯桃山矿田的桃山断裂即是一保矿构造,它形成于车免近时期,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右行正断,并具铰链断层性质,上盘地块掀斜下落,致使上盘成矿壳层向NW和NE倾斜,由于倾末端的侵蚀深度较小,保矿条件较好,加强这些地带的铀矿勘查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和远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形成于造山带汇聚阶段中后期的活动陆缘环境,与驱龙斑岩铜矿对比具有相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远景很大.特别是卡而却卡、乌兰乌珠尔、鸭子沟、尕怒大门等地区具有斑岩铜矿成矿的广阔前景,有希望找到新的大型超大型铜矿床.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矿床的解剖,该矿区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铅、锌、锡等多种有用组分.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矿床的产出.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0.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