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4篇
  免费   3022篇
  国内免费   4562篇
测绘学   525篇
大气科学   740篇
地球物理   2502篇
地质学   16596篇
海洋学   72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87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1087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847篇
  2009年   862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717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594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541篇
  1995年   549篇
  1994年   490篇
  1993年   455篇
  1992年   590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490篇
  1989年   389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2年   6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西向基底卷入型冲断带,奥陶纪末和中二叠世末发生冲断。巴西断裂和塔参2井南断裂是海西期的正断层。塔里木古板块古生代的发育受邻侧的造山带演化制约,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奥陶纪末的冲断是继承基底构造发育的。塔中地区的近北西向断裂是晚寒武世的新生断裂,加里东运动可分为两幕:奥陶纪末的冲断(艾比湖运动)和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冲断-走滑,后者向西明显减弱。塔里木西部的部分北西向断裂(如康西断裂)可归入塔中北西向断裂系。北东向的玛东断裂带是其西的向北(东)冲断的吐木休克断裂带与其东的向南偏东冲断的塔中8-1井——塔中5井断裂带之间的调节断层。  相似文献   
62.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自西向东变形强度减弱,地形上趋于夷平。该冲断带的形成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和早(-中)更新世;相应地,该带可分为南、北两个"盆""山"亚系统,两者在地层记录、变形期次和变形机制上尚有若干差异。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除了受南天山的冲断和向南扩展引起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基底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化和膏盐层底辟的制约,前者以近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及其共轭发育的近北东向断层最为重要,后者既控制了秋里塔格山脉的形成(主要受垂直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也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东西方向的变形分段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变形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和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红山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型规模的矽卡岩矿床.通常,矽卡岩体就是铜矿体或铜矿化体,主要呈似层状、层状、脉状及透镜体状产于大理岩与角岩接触带或局部在角岩中,未见其与侵入岩直接接触.通过对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石榴石、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等典型矿物以及大理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的最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的δ18OSHOW范围为6.2~8.3‰,反映了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隐伏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根据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组成(5.5~7.1‰)所计算的磁铁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SHOW为13.1~14.7‰(400℃)或12.5~14.1‰(500℃),暗示有富集δ18O的CO2溶入到成矿流体中.硫化物的δ18SCDT范围4.45~6.20‰,说明矿床具有高度均一的硫源,并且在硫化物的结晶沉淀过程中,流体中硫同位素分馏很弱.由此推测主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18S∑S为5.6±0.6‰.矿床中的大理岩的δ13CPDB为2.0~2.2‰,δ18OSMOW为24.0~24.8‰,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而成.成矿晚期阶段形成的方解石脉的δ13C范围是-2.4~1.7‰,δ18OSMOW范围是16.3~22.4%o,表明其C和O主要来源于大理岩.总之,我们推测红山矽卡岩很可能主要是由中酸性岩浆浅成侵位时局部同化碳酸盐围岩所形成的一种富含钙质成分的次生岩浆就位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构造薄弱带冷凝固结而成,矽卡岩型矿化与深部斑岩型矿化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64.
徐晓东 《探矿工程》2008,35(1):30-32
矿山充填钻孔系统是矿山采空场充填的新方法,其充填钻孔及充填管安装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矿山充填系统寿命及功用.结合一个钻孔充填管断裂事故,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矿山充填钻孔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5.
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源分析是铀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区域铀丰度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成矿物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时空演化,结合相山矿田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岩、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矿田铀源分析的指示,认为下寒武统地层为区域铀源层,相山火山盆地是区域成矿物质的"汇"区,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的载体,即岩浆作用实现了铀从"源"到"汇"之间的物质转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铀向气液转移,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期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也促使了基底片岩、流纹英安岩中的部分铀进入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66.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7.
低温环境下铜同位素分馏的若干重要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u同位素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正确运用这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前提是对其同位素分馏机理和过程有足够的认识.本文报道了室温下CuSO4·5H2O结晶过程产生分馏的实验结果,并系统地总结了低温条件下Cu同位素分馏的一些重要过程,其中包括沉淀过程、还原过程、吸附过程、生物过程等.  相似文献   
68.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铁高钛的特点,Fe/(Fe Mg)为0.21~0.33,TiO2含量为2.12%~4.28%;而石英斑岩脉中黑云母更加富镁贫铁,Fe/(Fe MS)为0.10~0.15,TiO2含量为2.43%~3.86%.黑云母的化学组成表明花岗质岩浆形成时的氧逸度很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含铜花岗质岩体相吻合.永平花岗岩体遭受了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石英斑岩中绿泥石具有富铁贫镁低钛的特征(Fe/(Fe Mg)=0.72~0.76;TiO2=0.02%~0.06%),其形成温度为139~224℃.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相对贫铁富镁高钛(Fe/(Fe Mg)=0.36~0.44;TiO2=0.05%~0.36%),形成温度稍高,为229~346℃,与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的成矿温度(220~400℃)基本吻合.Sr-Nd-Hf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且相对较高的εHf(t)值(-0.1~-10.3)和εNd(t)值(-5.83~-7.95),反映岩石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成因特征.而石英斑岩的εHf(t)值(-8.4~-12.5)和εNd(t)值(-9.93~-10.2)均稍低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幔源物质贡献相对较小.永平岩体的地壳端元很可能就是该区中元古代基底地层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69.
滇西北雪鸡坪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成矿斑岩为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属于印支期产物。含矿岩体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发育强硅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粘土化-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工业矿体赋存于斑岩体中心强硅化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内。矿化类型以网脉状矿化为主,细脉浸染状矿化不发育。本文对主要矿化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水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3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方解石、赤铁矿和少量CaCl2水合物及不透明硫化物。其中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0~420℃,盐度为33.48%~75.40%NaCl equiv.,密度为1.01~1.09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气相成分为H2O和CO2。早期水溶液包裹体和CO2包裹体共生,其均一温度相近,以及纯CO2包裹体的发现,指示成矿流体存在不混溶现象,这种不混溶是由原始岩浆流体“二次沸腾”作用产生的。CO2相分离、温压条件降低和pH值升高是雪鸡坪斑岩铜矿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晚期低温、低盐度的流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流体的混和,对矿化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0.
红山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型规模的矽卡岩矿床。通常,矽卡岩体就是铜矿体或铜矿化体,主要呈似层状、层状、脉状及透镜体状产于大理岩与角岩接触带或局部在角岩中,未见其与侵入岩直接接触。通过对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石榴石、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等典型矿物以及大理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的最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的δ^18OSMOW范围为6.2—8.3‰,反映了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隐伏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根据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组成(5.5—7.1‰)所计算的磁铁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SMOW为13.1—14.7‰(400℃)或12.5—14.1%。(500℃),暗示有富集δ^18O的CO2溶入到成矿流体中。硫化物的δ^34SCDT范围4.45—6.20‰,说明矿床具有高度均一的硫源,并且在硫化物的结晶沉淀过程中,流体中硫同位素分馏很弱。由此推测主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34S∑S为5.6±0.6‰。矿床中的大理岩的δ^13CPDB为2.0—2.2‰,δ^18OSMOW为24.0—24.8‰,说明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重结晶作用而成。成矿晚期阶段形成的方解石脉的δ^13CPDB范围是-2.4—1.7‰,δ^18OSMOW范围是16.3—22.4‰,表明其C和O主要来源于大理岩。总之,我们推测红山矽卡岩很可能主要是由中酸性岩浆浅成侵位时局部同化碳酸盐围岩所形成的一种富含钙质成分的次生岩浆就位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构造薄弱带冷凝固结而成,矽卡岩型矿化与深部斑岩型矿化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