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6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1185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4082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4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藏东八宿地区泛非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出露于藏东八宿县同卡地区,是藏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泛非期花岗岩.卡穷微陆块呈岩片状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卡穷岩群构成卡穷微陆块的主体,卡穷岩群是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退变榴辉岩等组成的构造地质体.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获得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507Ma±10Ma,为泛非事件的岩浆活动记录,进一步证实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以南是泛非期基底,为解决青藏高原南部的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2.
根据克希霍夫积分法的原理,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特点,实现过程,以及对地震资料的要求,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对“青海省鱼卡煤田四井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表明其能较好地解决成像质量差、能量聚焦不明显、绕射波收敛不理想等方面的难题。通过与叠后时间偏移对比,对于大倾角地层、断块小且多的破碎带、陡倾角不对称向斜等地质问题,其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反映的构造关系更加清晰,同相轴连续性增强。总结该方法在多个矿区的推广经验.认为合理的观测系统、较高的资料信噪比,准确的测量资料及较高的中表层速度调查精度是做好叠前时间偏移的前提。  相似文献   
53.
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为满足全省矿产总量预测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铜矿资源现状、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特征、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岩浆岩带地球化学聚散特征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对进一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赵如意 《地质与勘探》2023,59(4):716-733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和铜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早侏罗世中酸性斑岩的小岩体较多,叠加多期断裂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非常有利于铜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大宝山英安斑岩发育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等蚀变类型,铜矿化与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大宝山铜矿中的英安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并呈岩墙状产出,冷却过程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产生了一组平行裂隙,岩浆房去气作用排出的热液沿裂隙蚀变围岩并充填成矿。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取得的找矿勘查成果表明,“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可以有效指导靶区圈定和老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查,早侏罗世的南岭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55.
侯可军  李延河  万德芳 《矿床地质》2006,25(Z2):167-170
文章分析了辽宁太古代红透山铜矿中硫化物的多硫同位素组成和石英的硅氧同位素组成。δ34S在-0.7‰~+3.1‰,极差为3.8‰,平均值为0.21‰,与深部幔源硫相似。δ33S≈0.52δ34S,即δ33S=0(δ33S =δ33S-1000[(1+ δ34S/1000)0.515-1],不具有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表明该矿床中的硫没有经历大气循环过程。矿石中石英的δ30Si分布在-0.8‰~+0.4‰之间,δ18O分布在+8.5‰~+9.5‰之间,与海底黑烟囱及热水喷气成因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相似。提出红透山铜矿为海底热液喷气沉积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56.
凤凰山铜(金)矿床产于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及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先后包括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两期矿化,并可细分为9个成矿阶段。矿石中广泛出现角砾状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显微冷热台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流体存在过沸腾和局部超高压等现象。两个成矿期都经历了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的转变,成矿溶液的主要成分也由钾钠型变成了钠钙型。来源于岩浆热液的早期含矿流体与来自围岩的地下水热液的混合可以解释成矿流体的这种演化。  相似文献   
57.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后生成矿作用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风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盐度12.5~35.34(w1%NaCl),压力12.8~21.3MPa,在同地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盐度7.4~41.59(w1%NaCl),压力10.8~19.3MPa。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58.
土屋铜矿上方覆盖层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善定  王学求 《新疆地质》2005,23(3):239-243
通过对土屋铜矿上方覆盖层不同层位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成矿元素Cu在覆盖层底部靠近基岩的原地风化残积层和地表弱胶结层中富集,而在地衰弱胶结层中又倾向于向两“极”富集,即在最粗粒级和最细粒级含量较高.考虑到采样效率和成本等综合因素,在区域调查中,以采集弱胶结层(5~40cm)、细粒级样品(-160目)为最佳采样介质.  相似文献   
59.
普朗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朗铜矿矿体形态简单,以铜为主,伴生金、硫等多种有益组份。找矿标志为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特别是多种岩类的杂岩体,裂隙发育地段;斑岩体靠沟谷部位(负地形)等。土壤化探异常Cu>400×10-6和Mo>10×10-6异常叠加部位;视极化率大于10%的激电异常,磁异常约50~100nT的部位等。初步建立找矿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矿区外围已发现普上、亚杂等一批铜(多金属)矿体,矿化体,具有明显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王铨宇  杨树元 《云南地质》2005,24(3):298-302
异常形态、分布严格受推覆断裂控制,范围大、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变化及因子载荷表明。区内找Ag、Pb有利,而Sb又为其最佳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