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4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1130篇
测绘学   317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3417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微震源定位问题是页岩气勘探、矿山微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减小微震定位误差、解决粒子群算法求解微震源反演模型不稳健的情况,采用线性定位法、Geiger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组成的三步反演法进行微震源定位求解,并研究了粒子群优化算法随机粒子分布类型等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第一步,建立线性定位方程组,求解得到初始震源近似解,将其作为Geiger法的初值,计算得到第一步震源近似解结果;第二步,结合第一步定位结果和阈值,设计循环判定准则,执行PSO算法的多次循环,直至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后停止,得到第2步的震源近似解;第三步,重复执行第二步若干次得到近似解集合,利用质心法得到最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三步反演方法相对于单一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或者粒子群算法的定位精度更高,算法更加稳健;群体优化算法的参数对定位效果影响较大,基于F分布的PSO算法更加适合微震源定位,相对于传统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具有更快的定位求解速度和更精确的定位结果;微震源的三步反演方法在矿山微震源定位精度和算法稳健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数据传输与通信算法是当前船联网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解决船联网中数据传输时延长、无线传输功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船联网智能数据传输和通信算法。首先,利用分簇算法对所有船舶实施分簇,选取每簇最优的簇头;然后,建立基于位置和速度信息的船舶通信组网方式,应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最优路径的选择,实现海洋观测数据的快速回传;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截至4月13日,浙江已完成701处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点的设备安装和并网运行工作,提前超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浙江省的690处工作任务,工作进度在全国17个省(区、市)中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995.
从排列顺序、基本地层单位、稳定的岩性变化面或标志层、相变、层控矿床、褶皱构造六个方面分析,表明辽河群层序是有序的。辽河群遭受三次变形,即:下降阶段的下部构造层次的变形,有压扁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广域流劈理和区域变质岩;上升阶段的中间构造层次(A)的变形,有重力滑动形成的不协调褶皱、顺层剪切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与层内(片内)褶皱和水平拉张形成的拉伸线理与线状构造;褶皱阶段的中间构造层次(B)的变形,有局部出现劈理的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并存,伴生有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和逆冲-推覆构造。这种两次垂直运动变形和一次水平挤压运动变形的构造模式是决定辽河群层序有序性的构造基础。流劈理不是拉伸、轴面片理、多期构造作用的构造置换等成因机制形成的,而是在垂直压扁下化学成因的产物,可称顺层片理或构造层理。流劈理的成因机制是讨论辽河群层序有序性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96.
洛南“秦仓沟组”—太华群南侧古韧性剪切带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太阳活动第21周、22周(1976年—1992年间)97个质子活动区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活动区的面积、型别、磁结构、半影纤维等,结果表明:75%的质子耀斑产生于面积为500≤Sp≤3000单位的黑子群中;耀斑爆发前一天及后一天活动区面积有显著减少;质子活动区含δ复杂磁结构的占70%;具有半影旋涡形态的质子活动区中,约77%的耀斑发生在旋涡黑子出现以后。  相似文献   
998.
辽北吉中晚中生代地层发育,植物化石丰富,并赋存重要煤层。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本区晚中生代植物群的性质及组合序列特征。辽北吉中晚中生代植物群与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相一致。由于辽北吉中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本区可能成为华北、西北的陆相中生代地层与黑龙江东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地层对比的纽带。辽北吉中晚中生代植物群具有明显的晚侏罗-早白垩世色彩。本区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期组合,早期组合大体相当于晚侏罗世;中期组合为早白垩世早期;晚期组合可能相当于早白垩世中晚期。根据植物化石组合特征,笔者将辽北吉中侏罗—白垩系界线暂置于火石岭组与沙河子纽之间。  相似文献   
999.
海南岛西部“军营群”发现志留纪微古植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00.
22周上升相日面各经度带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1983年以来的一些对太阳活动的谱分析结果,大致可分为两种规律;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上升相一般呈现80天左右的周期。下降相呈现150天左右的周期。这些规律均是由太阳全日面总体活动指数得到的谱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