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周口店河谷地区发现古宽谷地形及其相关的沉积物——Ⅳ阶地砾石层。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是地表槽状流水作用的结果,命名为“捐兵湾组”。此地层的发现完善了周口店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系统,为重建北京猿人先期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非开挖导向钻进铺管技术穿越含砂卵砾石河流的施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程实例 ,阐述了非开挖导向钻进铺管技术穿越含砂卵砾石地层的施工工艺技术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3.
34.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2001,21(2):189-194,F003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有天渊之别,不应混为一谈;边滩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不能与基岩冰床相提并论;圆滚水钻与急流旋涡及风蚀作用,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冰臼的发育部位,不致于是非不辨,南国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证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为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从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35.
堪称“中华一奇、石城一绝”的南京雨花石 ,晶莹剔透的质地、如痴如迷的色彩、细腻多变的纹理 ,无不令人称奇叫绝。小小一枚雨花石 (指玛瑙砾石 ,下同 )中 ,聚天地之灵气、蕴万物之风采 ,赋自然情趣与艺术美于一体 ,给人启迪 ,引人遐思 ,精妙绝伦 ,夺人心魄。在观赏石中被列为上品是不争的事实。同时 ,也为南京市的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创下了可观的价值。早在五千多年前 ,古人就把雨花石当珍品陪葬 (北阴阳营出土文物 ) ,历代收藏、赏玩雨花石的名人名石多有记载 ,对于雨花石的来源典故也早就各有其说 ,如 :天上来的、水中来的等等 ,都停留在…  相似文献   
36.
发头裸腹溞休眠卵发育的温度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体眠卵的孵化时间及孵化率;取最先孵出和过半数孵出的两组数据依莱奥姆积温法则求得种群休眠卵最低临界温度为12.00℃,最低有效积温为441.61℃·h;最低亚致死高温点(即最适温度)为35.16℃,以及最低死亡高温点39.44℃。种群中过半数的临界温度为12.88℃,过半数有效积温为557.10℃·h,过半数的亚致死高温点为35.56℃以及过半数死亡高温点为39.49℃。讨论了这些参数在枝角类集约化培养中休眠卵的有效保存与启用所具有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7.
陆自雄 《探矿工程》1995,(6):11-11,16
通用挖桩模具的设计及卵砾石层人工挖桩施工工艺湖南省地矿厅402队陆自雄长沙市气象科技大楼桩基工程,共计147根桩,桩长为17~22m,桩径分别为1.2、1.4、1.8、2.0、2.2和2.4m六种。施工地层从上至下为杂填层(厚2~4m)、亚粘土及亚砂...  相似文献   
38.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3,10(2):114-119
本文研究了凯里凯棠地区巨块状石灰岩砾石群的古生物和岩石特征。在这些砾石中发现了丰富的(竹蜓)类化石,主要是Eostaffella Psendostaffella和Profusulinella。这一发现表明,这些砾石应该是中石炭世岩层的风化和剥蚀作用的残余;在地质历史时期,凯里地区曾有过石炭纪沉积分布。  相似文献   
39.
易军  罗康生  李光俊 《贵州地质》2007,24(3):237-239
卵砾石地层是钻探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难钻进不稳定地层。通过采用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卵砾石地层难以钻进的难题,结合都匀市区岩土工程勘察实例,笔者认为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法是在卵砾石地层钻进中行之有效的一种钻进法。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三峡水库持续下泄清水条件下长江中游沙卵过渡段内卵石局部冲刷、搬运和淤积现象的成因,采用近期水文、泥沙和地形观测资料,结合河道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了研究河段内各级流量下的泥沙起动粒径分布,分析了上游来流、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辨析了河床冲淤的成因。结果表明:① 45 000 m3/s以上流量时,粒径大于30 mm的卵石可沿洪水主流带连续搬运;流量低于15 000 m3/s时,大粒径卵石只能沿枯期主流在浅滩河段局部搬运;流量介于两者之间时,水流对大粒径卵石的输移动力相对较弱。②三峡建库后,洪水量级削减而枯水天数增多,不利于卵石长距离下移,而水位下降不断溯源传递,促使枯水流路上原本稳定的区域开始冲刷。③局部淤积现象由枯期水动力增强所导致,与长江中游沙卵过渡段特殊的地貌和沉积环境有关。卵石局部冲淤调整可能在河段内多个位置长期存在,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