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南海北部东沙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有利远景区,关于其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的沉积记录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探讨东沙海区甲烷渗漏与该海区气候环境演化的耦合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东沙海区D7和DSF两根沉积柱的总硫含量(TS)、硫碳比值(S/C)、正构烷烃、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类化合物的分析,重建了东沙海区自11.3 ka BP以来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沉积记录和海水表层温度(SST)。两根沉积柱的TS、S/C值、GDGT-0、古菌醇和甲烷指数值(MI)的剖面变化表明东沙海区在6.4~7.5 ka BP和0.75~1.3 ka BP时发生了AOM作用,在4.0~4.2kaBP时可能发生了AOM作用,存在甲烷渗漏现象。由TEXH 86重建的SST显示该海区早全新世SST持续上升,晚全新世SST呈下降趋势,推测自11.3 ka BP以来东沙海区存在小范围的甲烷渗漏,但释放的甲烷并没有导致该海区表层水体温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2.
金佳旭  丁前绅  刘磊  威巍  张雄  张柴 《岩土力学》2022,43(2):416-422
好氧降解作用对垃圾土沉降变形特性的定量评价是预测和评估好氧降解稳定化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典型生活垃圾组成配比人工制作的垃圾土为样本,开展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垃圾土沉降特性试验,分析了好氧通风频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条件沉降速率趋于稳定后,好氧通风可显著提高垃圾土的沉降速率;上、中、下3层垃圾在高通风频率下垃圾土沉降比低通风频率下沉降效率分别提高了145%、150%、100%;建立了厌氧-好氧联合型沉降模型,通过与试验监测得到的沉降值对比,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土沉降稳定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考虑到煤本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相对困难,且耗时较长,采用沼液作为外加菌源,并在进行生物甲烷气实验之前,对所采集沼液中的主要厌氧菌群进行微生物特征及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沼液中的厌氧发酵菌(Anaerobicfermentative bacteria)、厌氧纤维素分解菌(Anaerobic cellulose-decomposing bacteria)、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bacteria)和产甲烷菌(Methanogens)4类厌氧菌群,均具有杆状、球状及链状等多种形态;染色后发现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主要优势;经最大或然数(MPN)计数后表明,沼液中所含厌氧菌的数量足以进行后续的生物甲烷气的产出实验。  相似文献   
94.
以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的油泥砂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产生油泥砂的特征,设计了油田高含油泥砂无害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两部分,先进行油、泥、砂分离-提油,再将提油后的泥砂采用混晶包容固化的工艺过程。室外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原来油泥砂中原油含量平均为24.77%,经该工艺处理后,泥砂中原油平均含量为1.26%,平均去除率达到94.91%。处理后的泥砂采用混晶包容固化,当固化剂与泥砂混合比例为1∶4~1∶6时,强度即可达到甚至超过普通水泥砖。固化块浸出液中COD远远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而油浸出量未检出。该工艺真正实现了油泥砂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并为石油污染的土壤、岸滩沉积物等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5.
常温下,采用二级生物处理高浓度乳品有机废水的工艺,出水COD≤100,BOD5≤30mg/l,SS≤70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运营成本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6.
千米以上的深水地热井施工常会出现滤水材料或上水材料蓬堵及套管滤水管折断等事故.通过分析产生事故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办法.并对事故钻井的处理从设备组合到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
随着城市垃圾处理工程的实施,其渗滤液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垃圾来源及其渗滤液的特性,提出相应的处理工艺以及综合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98.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粪便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有效容积为32L的四格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进行了处理粪便污水的研究.当进水ρCOD=1.270~1.790g/L、pH=7.33~8.45、tHHT=48h时,研究发现:接种污泥经长期驯化的ABR反应器在启动初期COD去除率即能达到75%以上,稳定运行时去除率可达90%左右;pH值沿格室逐渐升高,出水pH值基本稳定在6.8~7.2之间;传统的ABR对NH3-N的去除率仅有20%左右,需结合好氧工艺来进行进一步的脱氮研究.  相似文献   
99.
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厌氧氯氧化工艺的原理、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并从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行性方面等对工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对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如何铺设价廉物美的防渗层,又不需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达到环保效果好、成本低的目的,是填埋场防渗衬垫铺设所追求的,但由于科学理论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个目的一直没有达到。通过添加营养菌液强化厌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在实验室用土柱进行模拟实验及天然的土柱淋滤净化对比实验,研究了粘性土垫层土中添加营养菌液后,厌氧微生物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的变化,得出了加入厌氧微生物菌液后,可显著地提高微生物在土中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的结论。这为开发价廉物美的垃圾场防渗衬垫打开了思路,为有污染问题的垃圾场提供了一种用微生物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