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松散沉积物是覆盖层的主要物质存在形式,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对覆盖层调查的深度与精度不断提高,能否实现对松散沉积物的精准、原位无污染取样是制约后续研究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基于锡林郭勒盟-通辽地区钻探调查实践,将绳索取心钻进工艺、超前取心技术与成膜护壁冲洗液技术相结合,提高孔壁稳定性和松散岩心完整性,解决制约厚覆盖层调查钻探取样技术难点,可为相关领域松散沉积物调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南缘某拟建机场场区发育第四系深厚覆盖层,对该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钻孔资料显示,该深厚覆盖层普遍分布于整个场区,厚度均在30m以上,最大孔深105m仍未揭穿。纵向上深厚覆盖层由上而下可划分为4层:全新世泥石流堆积层(Q4sef)、全新世冲洪积堆积层(Q4al+pl)、全新世湖相堆积层(Q4l)和晚更新世冲洪积堆积层(Q3al+pl)。其中:泥石流主要由角砾和碎石组成,最大厚度约13m,分布于研究场区西侧;全新世冲洪积层组成物质复杂,以粉细砂和圆砾居多,无明显分层规律,最大厚度约7m;湖相沉积粉质黏土呈可塑-流塑状,局部夹含砂,最大厚度约43m;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以细砂和中粗砂为主,局部夹有卵砾石,厚度大于42m。分析表明,深层覆盖层成因与晚更新世以来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及间冰期气候密切相关,而表层覆盖层与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回暖及短期冷暖交替气候密切相关。试验揭示深厚覆盖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明显,研究场区存在不均匀沉降、渗漏破坏、边坡稳定性及冻融诱发地基破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3.
24.
Yang  B 束龙仓 《世界地质》1991,10(1):160-161
岩溶覆盖层坍塌是天然力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灾难性坍塌通常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例如:矿山排水,挖掘坑道,过量开采岩溶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或急剧上升,频繁而剧烈的振动等,都能引起大规模的坍塌。岩溶覆盖层的坍塌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覆盖层之下的是基岩有岩溶发育,岩溶形成的溶蚀洞厅系统上都是开启的;其次,覆盖层是松散沉积物或象土壤、砂或砾石的堆积物;第三,地下水位频繁变化且发生在基岩和覆盖层界面附近。当岩溶区的岩石、土壤、水和空气的天然平衡遭到破坏时,就很可能发生坍塌,就  相似文献   
25.
矿区深厚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对建井和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金乡矿区详查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对厚松散层进行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研究了各层组的矿物成分、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等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为该区的建井、防水煤岩柱留设和地表沉陷预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武昌电离层E-F谷区白天变化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文献[4]的分析程序对武昌地区三年共300多张频高图作了剖面换算和统计分析,得出白天E-F谷区电离的基本形态并发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征;对分析结果的可能原因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陈娜  朱磊  从常奎 《陕西地质》2007,25(2):66-71
在厚松散层中进行钻孔施工较常规钻孔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按照常规方法达不到钻孔目的或者花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本文通过分析松散层钻孔正常钻进的影响因素,采用正循环钻孔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提出钻孔防偏和纠偏措施,最后给出了厚松散层钻孔施工技术措施,对厚松散层钻探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圆弧形凹陷地形表面覆盖层对入射平面SV波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ourier Bessel级数展开法,给出了表面具有覆盖层的圆弧形凹陷地形对入射平面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解析解,并利用该解分析了不同深宽比凹陷地形表面覆盖层刚度和厚度对入射SV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地形表面覆盖层的存在,即使厚度很薄,也会显著增加对入射SV波的放大作用,该放大作用可达到单一凹陷地形的2.5倍以上.覆盖层刚度和厚度的变化对入射平面SV波也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