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79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样品用王水微波消解浸提,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园土壤中痕量铅的含量。对样品浸取方法、实验条件、增感剂和共存元素进行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王水微波消解浸取,铅浸出量最大,减少了试剂用量和环境污染;铁氰化钾-盐酸羟胺体系有显著的增感作用,铁氰化钾在配制溶液时用米糠除去试剂中可能存在的铅,降低了空白;钴、锌、砷、镉等共存离子不干扰铅的测定,通过加入邻菲啰啉-硫氰酸钠消除铁和铜的干扰,提高了铅的回收率。方法检出限为0.65 μg/L,精密度(RSD,n=10)为1.89%,回收率在86.8%~110.4%之间。用土壤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02.
人类对砷的认识已有很长的历史,近几十年来关于砷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砷是海洋沉积物中常见的主要环境污染元素之一,目前测定它的常用方法有砷钼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1]、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催化极谱法[1]、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2],但是这些方法需将样品制备成溶液,处理过程冗长,易引起操作沾污和待测成分损失,而且试剂消耗量大,同时产生的酸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害,为此分析工作者一直在寻求一些新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3.
铊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谭春华  汤志勇 《岩矿测试》2000,19(2):129-133
对近年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铊进行了总结评述。重点介绍了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铊时 ,基体改进剂、进样方式、反应机理以及预富集技术对提高方法灵敏度的作用。引用主要文献 43篇  相似文献   
104.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马酸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爱山 《岩矿测试》2000,19(2):155-157
用氢氧化钠溶液分解富马酸使其转化为水溶性富马酸钠 ,然后用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试样中的砷。方法的检出限为 0 .2 μg/L ,对富马酸中As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结果相符 ,对w(As) =1 .5× 1 0 - 6的试样测定 1 2次 ,RSD为 4.8% ,加标回收率为 97.9%~ 1 0 7.5%。  相似文献   
105.
根据1984年5月5日土墩日珥D3线的拟合结果,本文分析了该土墩日珥的物理特性。结果发现,形成活动边缘的物质呈间歇性抛射物质的密度、温度在观测前期有显著变化,湍流速度异常之大,达30Km/s。土墩日珥的物理特性较一般,其D3线可用微观湍流3~8Km/s和低温5000~8000K解释。  相似文献   
106.
198 4年 5月 5日太阳东边缘土墩日珥的Hα单色像和D3线被观测到了。D3发射线由两部分组成 :主成分和致宽成分。本文利用双层模型方法对该土墩日珥的 1 7条D3发射线成功地进行了计算 ,给出了D3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 :日珥的D3发射线主要由热的多普勒致宽和微观湍流致宽所致 ,其它致宽机制的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Cu2+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其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加入10 mg·L-1的Cu2+后,在SBR运行的第16~55天,COD和NH+4-N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在第56~75天,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与进水Cu2+浓度为0 mg·L-1时相比分别下降了3.88%和6.41%。浓度为10 mg·L-1的Cu2+长期作用下,活性污泥中EPS、松散附着EPS(LB-EPS)和紧密附着EPS(TB-EPS)产量及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0 mg·L-1 Cu2+的长期暴露导致TB-EPS中PN的C=O键、N-H键和C-O键相对含量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显示在10 mg·L-1 Cu2+长期暴露条件下,LB-EPS和TB-EPS中元素Cu和O百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8.
Analysis of Argo float trajectories at 1 000 m and temperature at 950 m in the North Atlantic between November 2003 and January 2005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two different circulation modes with fast transition between them. Each mode has a pair of cyclonic - anticyclonic gyres. The difference is the location of the cyclonic gyre. The cyclonic gyre stretche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in the first mode and from the southwest to the northeast in the second mode. The observed modes strongly affect the heat and salt transport in the North Atlantic. In particular, the second mode slows down the westward transport of the warm and saline water from the Mediterranean Sea.  相似文献   
109.
随着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卫生防疫部门对饮用水中金属元素检测项目越来越多,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都各有其优点,但受样品前处理的复杂局限性不能进行多组分或多元素同时分析以及仪器的灵敏度或检测限达不到指标要求等等,因此,这些方法都不能很好的满足目前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广西黎塘碳酸盐岩红土风化壳发育良好。经鉴定的矿物有三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伊利石、锐钛矿、金红石、锂硬锰矿、蛋白石、石英和白云石等。研究表明,红土风化壳剖面自下而上,伊利石、高岭石减少,三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增多。因此,依矿物组合与演化次序,可分为以白云石为主的原生带,以高岭石为主的淋溶带和以三水铝石、针铁矿为主的水解带。在针铁矿中存在着铝的类质同象置换现象。这种置换,使X射线衍射峰的d值向低值方向偏移,偏移值和置换量呈线性关系,从而可计算其中铝的置换量;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图谱中,导致900cm~(-1)和800cm~(-1)两个吸收峰变得平缓,900cm~(-1)峰值向高频偏移,偏移量与铝的置换量亦呈线性关系,同理可以计算置换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