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56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1722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试论浙东不同盆地塘上组的层位及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证实了浙东不同盆地原划分的塘上组并非都为同一层位。天台、丽水及缙云壶镇、舒洪盆地原划分的塘上组均整覆于馆头组沉积岩之上,其上为两头塘组整覆,层位大致与馆头组上部相当,为下白垩统。小雄盆地上部原称塘上组的一套火山岩,其岩石组合、地层层序、生物化石组合和同位素年龄等与浙东其他盆地原划分的塘上组均不相同,成岩时代在81.5—92.9Ma,产晚白垩世翼龙和鸟类化石,覆于永康群朝川组之上,其层位大致与永康群方岩组和天台群赤城山组相当,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82.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湖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芙蓉矿田白腊水矿区的10号矿脉中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石、19号矿脉中矽卡岩型矿石矿物、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和ZK801钻孔(80~90m)的细粒花岗岩的Rb-Sr、Sm-Nd和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南溪单元弱蚀变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46±10Ma(95%可信度)和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5±6Ma(95%可信度),蚀变矿化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5Ma(95%可信度),10号蚀变花岗岩型矿脉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7±5Ma(95%可信度),19号矽卡岩型矿脉的矿石—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33±15Ma(95%可信度);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46±5Ma(95%可信度);ZK801钻孔中细粒花岗岩全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0±7Ma(95%可信度)。上述精确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芙蓉超单元花岗岩侵位时间为燕山早期,而不是印支期。由此推测骑田岭芙蓉超单元花岗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它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处于强烈剪切挤压晚期,而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140~145Ma之间,其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白腊水矿区不同类型矿床年代学研究结果(133~141Ma)清楚地表明,其成矿作用的时间与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岩浆活动时间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据此推断,骑田岭芙蓉锡矿是在晚侏罗世,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而与芙蓉花岗岩主体侵入岩浆活动无直接成生关系。  相似文献   
83.
魏宇 《地质与勘探》2024,60(3):482-493
四川甘洛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成矿带北段,是四川主要的铅锌产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为研究该矿集区铅锌成矿时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机制,以支撑区域找矿勘查,在区内选择赤普和尔呷地吉两个典型铅锌矿床开展闪锌矿Rb-Sr同位素体系研究,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246 ± 17 Ma(MSWD= 2.3),表明区内铅锌矿化作用发生于早三叠世,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限吻合;闪锌矿(87Sr/86Sr)i值变化于0.71061~0.71393,高于幔源87Sr/86Sr值0.70355及峨眉山玄武岩87Sr /86Sr值0.704979~0.706938,低于基底岩石87Sr /86Sr值0.7243~0.7288,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在古特提斯洋闭合背景下,强烈造山运动诱发盆地卤水深循环并萃取基底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的热动力条件下,含矿流体沿马拉哈断裂进一步迁移沉淀形成了赤普和尔呷地吉铅锌矿床。马拉哈深大断裂及造山作用派生的层间或断层破碎带、碳酸盐岩地层是甘洛地区主要的控矿要素。  相似文献   
84.
蛇绿混杂岩带作为造山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和就位过程与区域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系统梳理北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在北山造山带内卷入的4条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为形成时代最古老的蛇绿岩,代表了北山洋盆最早于早寒武世即已开启,北山地区发育的洋盆最晚可能于二叠纪闭合,...  相似文献   
85.
中哈俄阿尔泰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稀有金属成矿省.该成矿省可分为3个稀有金属成矿带,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中国阿尔泰和俄罗斯山区阿尔泰等.这3个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床以伟晶岩型为主,但伟晶岩与花岗岩关系及其伟晶岩成因不一致:在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成矿带和俄罗...  相似文献   
86.
对吉中地区金珠镇营城组火山机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该套地层的岩石组合及地层序列,确定了研究区出露的营城组地层为一套陆相酸性火山岩,同时进行了区域地层对比.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分析,采用LA-ICP-MS测试方法获得206 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04.5±1.5) Ma,揭示了取样点处的该套地层火山岩形成年龄,确...  相似文献   
87.
“盛世置地,乱世藏金。”无论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还是日新月异的工业时代,土地始终是最珍贵的稀缺资源、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家庭资产。古往今来,土地的买卖与地权的变更,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关系百姓冷暖,见证家族起落,映射国运兴衰,记载着经济社会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88.
贺泽劲 《地图》2019,(4):90-101
特立尼达的故事,要从15世纪末的大航海时代讲起。迭戈·贝拉斯克斯(Diego Velazquez de Cuellar)只是个普通的西班牙军官,他下定决心要成为像哥伦布那样声名显赫的探险家。1511年,迭戈·贝拉斯克斯率领300人的探险队,以近乎野蛮的姿态闯入了古巴岛,修建起许多西班牙风格的城市和定居点。1514年12月,他在埃斯坎布拉伊山脉南麓开始建城,并将其命名为桑蒂西马·特立尼达镇(Villa De laSantisima Trinidad)。  相似文献   
89.
The source rock from which the sillimanite gneisses derive mainly was the biotite plagioclase gneiss in the Larsemann Hills. It is the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process under special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 not the original rock compositions, that controls the presence of sillimanite. To a great degree, the sillimanite gneiss was the mixture of the detaining materials of the migrating felsic melt from the bt-plagioclase gneiss that underwent partial melting and the relics when the melt was removed. In sillimanitization the original rock had been changed substantially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related metamorphism process severely deviated from the isochemical series, the process was of, therefore, an open system. In addition, the Al2O3 contents of the original rock was an important, but not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sillimanite, i.e., the sillimanite-bearing rock need not be of aluminum rich in composition, and vise contrarily, the aluminum rock may not produce sillimanite. The authors of the present paper postulate that the source rock from which the aluminum rich rock derives need not be of aluminum rich, but sillimanitization is generally the Al2O3 increasing process. The aluminum rich sediments such as clay or shale need not correspond directly to sillimanite-rich gneisses. No argillaceous rock present equals to sillimanite-rich gneis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protoliths to the sillimanite gneisses from the Larsemann Hills, east Antarctica, and their adjacent area may be pelite, shale greywacke, sub-greywacke, quartz sandstone and quartz-tourmalinite. If correct, the conclusion will be of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llimanite gneiss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tolith setting.  相似文献   
90.
地政:矛与盾     
城市与农村差异化日渐扩大,耕地与发展的纠纷,已演变为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这种清晰与明确的矛盾背景,促使近几个土地日的主题趋于一致: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