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31.
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水洗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洗作用是一个以往被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对3口井、时间间隔为20年的6个原油样品系统的地球化学测试与对比研究,探讨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洗作用对原油的改造作用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洗作用对芳烃的影响远大于饱和烃,主要表现在芳烃组分的含量明显降低,一些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和芳烃参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认为这些变化是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遭受水洗作用的特征性标志,并对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等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
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取自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所产原油具有姥植比低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低,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高的特点,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指示了该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深,还原性相对较强,且原始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而南部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所产的原油则具有姥植比高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高的特征,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低,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C19—C26阶梯状依次降低,表明这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浅,还原性相对较弱,且原始生烃母质中被子植物来源的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由此表明北部湾盆地南北不同凹陷第三纪的沉积特征和有机质生源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胶态分散凝胶(colloidal dispersion gel ,简称CDG)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Smith等人在实验室内试图寻找一种定量评价层状凝胶的方法时被偶然发现的,并用于深部调驱.90年代中期,Smith 正式提出了CDG的概念.CDG的特点是采用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交联剂,使之形成粘度很低的胶态分散凝胶,表现出没有一定形状,具有一定流动性,能进入地层深部,选择性地堵塞大孔道或高渗透层,使液流转向进入较低渗透层,改善因非均质性造成的波及系数低的问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该技术还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费用低、适用性广的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4.
邹海峰  田莉玉 《世界地质》2001,20(4):350-352
在测定原油中金浓度和对相关岩心样品中金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原油对岩石中金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的金浓度与对应的岩心样品中含金量呈正相关性,原油对岩石中金具有较强的活化迁移作用,为原油对金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5.
依据对临清坳陷东部禹城洼陷禹参2井和浓庄洼陷浓参1井两个烃源岩剖面的以及济阳坳陷部分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芳烃馏分析、研究了低成熟-中成熟演化阶段演化芳烃化合物的成熟度指标,其中芳烃色谱宏观分布特征,芳烃环组成的变化,脱羟基维生素E(DHVE)β/γ异构体比值和北-苯并荧蒽/苯并「e」比的比值都是该演化阶段成熟度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36.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江汉油田原油和生油岩有机抽提物中过渡族微量元素Sc、V、CrMn、Fe、Co、Ni、Zn等进行了重点研究,测定了这些元素的丰度值。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原油和有机抽提物族组份:沥表质、非烃和芳香烃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并运用它们的丰度比值对数分布和归一化对数分布,进行了油—源对比的尝试。  相似文献   
37.
38.
39.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α ββ)、αααC2920S/(20S 20R)及βα-莫烷/αβ-藿烷和ββ-藿烷等是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生源方面非环状类异戊二烯化合物、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等是可靠的标志物;形成环境方面β-胡萝卜烷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等都是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Ⅲ区块的原油或油砂抽提物饱和烃与芳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β-胡萝卜烷以及甾萜烷烃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对原油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油源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表明,中Ⅲ区块原油可划分为3种类型:第Ⅰ类包括永6井与永9井白垩系吐谷鲁群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主要来自于中二叠统乌尔禾组烃源岩;第Ⅱ类包括永1井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原油及油砂抽提物、永2井西山窑组油砂抽提物及永3井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原油,为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第Ⅲ类包括永6井西山窑组油砂抽提物和永2井西山窑组下部原油,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