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1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670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418篇
地球物理   1091篇
地质学   2169篇
海洋学   44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31.
132.
本文阐述了三种用偶极测井资料分析各向异性的方法,并将三种方法应用于超声波偶极测井资料,它们以各种异性介质中弯曲波的分裂现象和那些类似于VSP数据处理中得到的技术为基础。实验室测定的偶极数据被用来模拟弯曲波在横向各向同性地层中的传播。并被用来检测和比较上述三种方法。实验室数据的振幅和质点运动分析表明;只有快弯曲波的极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快波主方向一致。慢波比快波容易激发得多,振幅也强很多,但易受干扰并  相似文献   
133.
Endr.  AL 《地质科学译丛》1996,13(2):65-66
介绍了热中子热井的试验原理及野外和室内试验方法,阐述了热中子测井对在含水层中运移复杂的不混溶相有机污染物探测和监测有可行性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4.
全面介绍了无缆测井关键技术的解决思路和部分实施办法。重点介绍了野外无缆测井深度传输实验结果。该系统在煤田测井、石油测井及钻孔丈量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5.
文章提出一种利用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求取储层砂岩厚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模式识别获得储层砂岩的位置,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多种参数获得砂岩整体的精确厚度。目前该方法已用于生产,并已取得钻探成果。  相似文献   
136.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思想及其实现。系统是在Xwindow、Motif环境下用C语言实现的,其关键技术是数据管理,用户界面友好,以及满足测井解释人员要求的图形交互技术。该系统在大庆某些地区的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7.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储层孔隙度,首先是利用分辨率高的测井、岩芯资料建立关系模式,然后利用地震层速度计算孔隙度。在远离钻井的地区,也能确定孔隙度的分布情况。文章还介绍了该方法在三个地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8.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与二叠系协调变形,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1)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由东南往西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冲褶席(multi-duplex)、背形堆垛(Antiformal stack)和叠瓦扇组合,其中褶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斜卧褶皱、中尺度尖棱褶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褶皱.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褶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显示出构造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递减的特点.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强度向北西衰减的构造极性沉积-大地构造分析,均表明在(T_1-T_3)期间及随后的后构造变形作用中,浙西北持续地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139.
常规处理方法往往漏掉一些有价值的薄油气储层。利用频率域反槽积方法、贝叶斯反褶积方法、反褶积与光滑滤波组合(DFSN)方法和分辨率匹配与非线性拟合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了提高纵向分辨率处理,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可提高1~4倍,一些结果得到了证实,为准确地定量评价薄储居提供了较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0.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垂向运移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油田和独山子油田天然气具有明显的垂向运移特处,储层时代由老到新,埋藏由深变浅,天然气甲烷含量逐渐富集,碳同位素δ^13C1值渐趋变轻;成因研究表明,齐古天然气过成熟的煤型裂解气,独山子天然气成熟的煤型热解气,上述天然气均来自断裂下盘山前坳陷不同次凹的中下侏罗统煤导地层;天然气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可能为扩散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区地质条件对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