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3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419篇
地球物理   1103篇
地质学   2171篇
海洋学   444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杨hua 《地震地质》2001,23(2):301-306
同时考虑电导率和位移电流的影响 ,导出了基于A -Φ的一个新泛函表达式 ,并开发了能在宽频段内模拟电磁测井响应的三维有限元程序。计算了水平磁偶线圈和垂直磁偶线圈的场分布 ,也给出了倾斜井中感应测井的响应 ,最后分析了线圈半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2.
埋管隧道竖向地层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云  殷宗泽 《岩土力学》2001,22(2):184-188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通过量测模型衬砌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环向应变,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推求了衬砌所受到的土压力在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53.
笔者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新疆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中区块8个小的砂体厚度进行了横向预测。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对测井资料的应用,也就是测井的约束条件,使得反演结果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可靠性。通过预测,认清了该区块砂体从上至下的分布规律,克服了“一孔之见”的缺陷,增强了预见性,减少了风险性,为编制开发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4.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溶蚀段的测井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为该盆地油气中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油田。下奥隐统是塔河油田最重要的储集层段,而下奥陶统中溶蚀成因的孔洞又是该层段最主要的储集空间。通过对该溶蚀段的研究,笔者认为该溶蚀段具有可以识别的测井响应,其密度呈指状急剧降低,是溶蚀段最明显的特征,并以此与中上奥陶统的瘤状灰岩形成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55.
大洋钻探(ODP)与测井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ODP是DSDP的继续,它验证了岩石层板块构造理论,揭示出晚中生代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过过程,还带动了一批新学科,如层序地层学,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出现,使地质学从零星的描述发展到地球系统研究阶段。同时,使测井技术层次由油气,煤炭测井上升到测井地质的成因研究。  相似文献   
956.
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EE-1和ISEE-2飞船观测的磁场数据,分析了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包括场向电流的空间(L值和地方时)分布;流进和流出电离层的场向电流随地方时的变化;场向电流发生率与地磁活动水平(以AL指数表征)、行星际磁场(IMF)Bz的关系,电流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水平的变化等.发现,场向电流大都发生在夜间,且集中在L为6-10区域内,场向电流发生率,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增强而增大,行星际磁场南向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北向时的发生率.这些结果表明,内磁层场向电流的产生是太阳风和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7.
958.
959.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7月月平均进行分析,计算了垂直速度、散度、垂直剖面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等物理量以及上升气流轨迹,给出了夏季高原主体地区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和详细的高原地区不同经纬度剖面垂直环流场的特征和分布. 配合夏季高原高层强大稳定的反气旋高压带,高原主体地区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但ω场有东西两个上升中心,它们是两个对流活动上升中心,两部的中心位于狮泉河和改则之间偏北的地区,东部的位于那曲一带. 本文给出了高原地区三个主要的经向环流圈(南北两侧下沉的小环流圈、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的经度位置和高原地区与西太平洋之间发生遥相关的主要纬度位置,发现在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中,在赤道以南的下沉气流主要来自高原与15°N之间,从高原上升的气流仅在对流层上部(200hPa左右)跨过赤道.从高原西部上升的气流往往从非洲至印度尼西亚一带跨过赤道,而从高原东部及其东侧我国大陆上升的气流往往下沉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960.
本文设计了一个两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模式,做低谱展开,求出非线性方程组的解;讨论了在外参数变化情况下及其相应环流的演变;并与线性响应作了对比。此外,还讨论了定常解的稳定性。主要结论是:(1)非绝热加热各分量在非线性响应中能强迫出更为接近实际的赤道地区平均纬圈环流圈。(2)在非线性响应中,潜热加热对纬圈环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随着外参数-湿度的变化,解出现突变现象,其对应的赤道地区平均纬圈环流从一个定常态变到另一个定常态;其中对流潜热的作用最为明显,感热加热的作用是次要的。(3)在非线性响应和线性响应中,辐射加热对环流的作用不同;潜热加热对环流的作用相似,但在前者中它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