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6篇
  免费   1389篇
  国内免费   1605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773篇
地质学   5759篇
海洋学   69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编图法,编制了西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图,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和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2.
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成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一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北、华南古陆都有它的地质记录。晋宁事件应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北秦岭地块与中秦岭地块俯冲一碰撞造山作用和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形成的主要地质事件;华南的武陵运动,使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统一的“华南古陆”。在塔里木古陆与哈萨克斯坦一伊犁古陆之间的那拉提南缘碰撞带,甘肃北山南带柳园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榴辉岩一花岗岩带的发现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3.
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已经成为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并且在解决区域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时能够很好地佐证其它方面的信息 ,如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等 ,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由于微古植物赋存状态的特殊性 ,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才可获取可靠的微古植物信息。借在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之际 ,作者愿将多年工作经验 ,简文奉献给同行。本文从野外采样到室内分析等逐一进行总结 ,以推动前寒武纪研究领域的进展 ,为国土资源大调查做点滴贡献。  相似文献   
994.
<正> 鄂尔多斯盆地中的马家沟群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目前,陕北大气田的天然气主要赋存在马家沟五组云坪相的准同生的泥粉晶白云岩中,今后最有前景的天然气产层是马家沟四组滩相的准同生后的  相似文献   
995.
996.
通过对鲁东胶西南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变质作用的分析得出:太古宙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呈表壳岩残存,构造运动以塑性变 为主;元古宙时岩浆活动微弱,地层分布广泛,构造运动以脆性变形为主。这质作用呈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相互转换,且皆与构造运动相关呈现不均一性,整个胶西南地区在历经2800,2500,1800Ma的三次陆壳固化后形成完整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997.
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后生生物群的古生态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后生生物群是当前古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我国上扬子区的庙河生物群和瓮安生物群是震旦纪的重要生物群,而生物群是怎样繁盛和埋藏保存是研究早期后生生物群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研究认为翁安生物群是由于洋流上升提供了大量的SiO2和P2O5等养分,使生物在台地边缘大规模繁盛,其海水由于富SiO2和P2O5所引起强烈的磷酸岩化及硅化作用,使大量的生物尸体被快速矿化,形成具有抗水动力强的骨架,避免水动力和氧化作  相似文献   
998.
趋磁细菌和磁小体在地质体中的分布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趋磁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磁小体的合成条件,趋磁细菌与磁小体在地质体中的分布及其特征。讨论了磁小体对沉积物磁性的影响,并指出沉积物中的磁小体不仅可为研究古环境,古地磁提供有意义的信息,而且由于磁小体在成分,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征,有望在生物医学,高级电子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回剥分析重建了川、鄂、湘边区二叠系底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末、三叠纪末及中侏罗世末的古构造格局,结果表明:二叠纪末古构造形态较复杂,由NE,EW及近SN向3组构造叠加而成, 以NE,EW向构造为主;中三叠世末,其构造格局为两坳一隆一斜坡,以发育近SN向构造为主;三叠纪末,构造面埋深明显增大,主要隆起和坳陷更加醒目;中侏罗世末,总的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构造走向近EW向。黄陵背斜是中生代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古隆起,而当阳复向斜是与黄陵背斜同期形成的。晚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江南隆起开始形成并不断发育。  相似文献   
1000.
记述了Ge湖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全新世镇江海侵对Ge湖的影响,根据全新世各时期沉积物的分布,阐明了Ge湖湖岸的变化,依据古生物与人类活动遗迹资料,指出Ge湖演化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距今10000a~6000a为雏现阶段,距今6000a~2000a为发展阶段,距今2000a以来现代Ge湖成形阶段,究其成因为新构造活动-河道淤塞-人工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