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4篇
  免费   1947篇
  国内免费   1951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993篇
地质学   8175篇
海洋学   98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04篇
自然地理   90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71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丁字湾水文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丁字湾水文观测燃料阐述了该湾温,盐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并对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丁字湾温,盐度分布的月际差异明显,水温8月最高,盐度9月最低,水温日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盐度日变化则明显由潮汐所控制,2.该湾潮汐类型属正规半口潮但潮汐日不等现象明显。3.该湾属于正规半日潮流区域,潮流运行以往复流为主,4.8月湾口中部余流从湾外流向湾内,湾口两端余流流向与中部相反  相似文献   
102.
南疆博斯腾湖近12.Ok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巍  舒强 《海洋与湖沼》2001,32(2):213-219
对南疆博斯腾湖湖相沉积物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近12.0k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其气候的演化特征具有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还发现气候于12.0ka、10.0ka、4.0ka和1.5kaB.P.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增暖变干特征,其中暖峰主要出现于11.5—11.0ka、9.4ka、7.5—7.0ka、6.5—6.0ka、3.0ka和2.0kaB.P.,气候特征以干暖为主,湖泊水文特征总体表现为盐度增加、水位下降、湖面缩小;而冷峰主要出现于11.0—10.0ka、8.8ka、5.0—4.5ka、3.3ka和1.5kaB.P.,此时湖泊膨胀淡化,湖面上升。在7.0—5.0kaB.P.期间出现的相对暖湿环境特征可能是全新世大暖期最盛期暖湿气候特征的反映,可能与此时西南夏季风势力增强有关,湖泊水文状况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03.
104.
以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围岩——套程度不同的糜棱岩化岩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其显微形变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石英组构特征及动力学信息,并讨论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和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105.
灵山岛附近水域的温、盐度年变幅均较小,夏季中,下层的水温较邻近水域偏低,非常适宜于发展海珍品(海参、鲍鱼等)增养殖和旅游业,同时也是某些人工养殖经济鱼类(真鲷、黑鲷等)渡夏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06.
鸭绿江洪季的河口最大混浊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 994年 8月在鸭绿江河口的水文和悬浮泥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洪季鸭绿江河口的最大混浊带 ,出现在第一个河口锋面内侧。它的核心处盐度小于 1 ,从上游带入河口的细颗粒泥沙多数被河口第一锋面截留 ,还有一部分上游来沙穿过该锋面 ,聚集在河口第一和第二锋面之间。垂向密度环流作用和絮凝作用在鸭绿江洪季最大混浊带的维持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辽西滨岸地貌发育特征与古地理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8.
109.
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模式,综合考虑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分布。得出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有三个比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分别位于2520′N,12000′E、2640′N,12015′E、2720′N,12045′E附近,并且在对闽浙沿岸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冬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弱,但在2520′N,12000′E和2600′N,12030′E及2830′~3000′N,12200′E附近仍有相对较强的上升流存在。  相似文献   
110.
海坛海峡二维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坛海峡为南北狭长型海峡,海峡内潮波属于前进波.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浅水波数学方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得到数值解,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动边界技术,成功地模拟了海坛海峡的前进波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和潮流平均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口M2分潮高潮时间比南部湾口早约5~6min,等振幅线范围约为2.12~2.15m.海峡内流速分布呈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最大流速1m/s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