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1033篇
海洋学   30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文峪金矿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 ,文峪金矿成矿温度 180~ 45 0℃ ,为中高温热液。成矿压力 1.0×10 5~ 1.4× 10 5k Pa,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 3.6~ 5 .2 km。包裹体盐度特征显示出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 ,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 10 %~ 15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及由此导致的 CO2 - H2 O不混溶现象。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92.
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多重信息的综合研究,可将东北东部地球物理及地质块体划分为A、B、C三类,它们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特征上各自相异,揭示出所共处的区域岩石圈的大地构造环境深化历史的全过程,B类地块代表了太古宙陆块的形成;C类地块反映了古亚洲构造复杂的造山过程;A类地块则揭示出中生代以来壳幔作用动态过程-拆层作用和盆山构造的形成及对前期构造的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93.
滇西北点苍山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点苍山西坡李子坪村分布有较多橄榄岩,围岩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其中有斜长角闪岩、变质钠长花岗岩。这些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均显示蛇绿混杂岩特征,暗示点苍山西坡有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片存在。  相似文献   
94.
碰撞造山带与成矿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邱小平 《地质通报》2002,21(10):675-681
碰撞造山事件与成矿作用具有强烈的对应耦合关系,而且成矿规模与碰撞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碰撞造山带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多期次碰撞造山带,均发生过强烈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详细地研究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了相应的成矿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从碰撞造山的角度提出西天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北祁连山、东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西南三江、康滇陆缘等造山带为重要的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95.
可控制杆件在双层柱面网壳结构中的最优布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网壳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壳结构中半主动控制器位置优化的两种准最优准则,研究了变刚度变阻尼可控制杆件在双层柱面网壳结构中最优布置规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准最优准则的有效性和最优位置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6.
以200多点次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和6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为根据,结合重力测量和地热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的强震孕育的深部环境。认为强震孕育在增厚的低阻层的顶部,低速层的上方以及介质在横向上电性和力学性质均剧烈变化的环境之中。这些条件的实质是在地应力作用下纵、横向地层变形不一致,在这不协调之处极有利于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97.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深45.0km),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相似文献   
98.
沈才卿 《铀矿地质》2001,17(3):190-192
中国的人工合成宝石业 ,始于 1 95 8年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为弥补天然宝石资源的不足和丰富中国珠宝首饰市场作出了贡献。1 中国人工合成宝石的分类根据中国 1 997年 5月 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1 65 5 2 1 996珠宝玉石名称”的规定 ,人工合成宝石包括 4部分 :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1 )合成宝石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合成水晶等。(2 )人造宝石 :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  相似文献   
99.
沈才卿 《铀矿地质》2001,17(4):255-256
至今 ,自然尚未找到立方氧化锆矿石或矿床 ,它是天然氧化锆 (单斜相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相变 ,经四方相、六方相而转变为具原子最紧密堆积的立方相的。随着相变的产生 ,其性能也发生转变 ,立方相氧化锆具有折射率高 (2 1 5-2 2 3 )、色散大 (0 0 6)、硬度较高 (摩氏 8 0 -8 5 )、化学稳定性好等特性。因为钻石的折射率为 2 42 ,色散为 0 0 44 ,所以若把二者琢磨成相同的戒面 ,其综合效果非常相似。因此 ,立方氧化锆成了钻石最佳的代用品 ,目前 ,用冷坩埚熔壳法已成功地生产出立方氧化锆。立方氧化锆的相变温度为 2 3 70 -2 75 0℃ ,要使…  相似文献   
100.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