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3篇
  免费   2427篇
  国内免费   3127篇
测绘学   541篇
大气科学   2563篇
地球物理   1198篇
地质学   7247篇
海洋学   1922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614篇
自然地理   925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92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5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21.
中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中国南方是指西至金沙江一元江断裂、西北至龙门山断裂、北至城口-房县-襄樊-广济断裂、东北至郯城-庐江断裂、东至黄海和东海、南至南海的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面积约200万km^2。在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中国南方中奥陶统胡乐阶(庙坡阶)和}韩江阶(宝塔阶)以及上奥陶统石口阶(临湘阶)和五峰阶的各种单因素图以及相应的各世的岩相古地理图。在这些古地理图中,有7个主要的古地理单元,即滇西台地、康滇陆、扬子台地、斜坡、江南盆地、东南台地和华夏陆。前5个古地理单元属康滇古地理体系,后两个古地理单元属华夏古地理体系。这些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的单因素图和数据为依据。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我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还是首次出现。这种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在古地理学中是个重大的进展,对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的预测和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对两个古地理体系和7个主要古地理单元在整个寒武纪和奥陶纪各期或世的历史演化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22.
赵启文 《盐湖研究》2001,9(3):43-45
探讨以硝酸铵和氯化钾为原料、复分解法制硝酸钾工艺中 ,配料、硝酸钾结晶、氯化铵结晶等处操作温度对产量、质量、操作时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3.
质疑粤西北的冰川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尚仁  彭华 《热带地理》2001,21(2):183-188
从地貌、沉积物、第四纪地层关系、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论证了广东封开-怀集-带所谓的冰川谷、冰蚀三角面、悬谷、角峰、刃脊、冰半、鼻山尾、冰碛砾石、蛇形丘以及近百万年来发生过3次冰期,是既不符合地学基础理论也不符合野外实际,所以是不确实的,那里没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924.
杨保 《干旱区地理》2001,24(1):67-73
依据10年际的冰芯、树轮和历史文献记录,首先进行了聚类分析,近400年来中国温度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高原南部、高原西部、东北和闽台地区;第二类包括西南、华南、华中、华东、西北和华北地区。接着分析了近600年、500年和400年三种不同时间尺度上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第一特征向量显示中国东部温度值高于西部,第二特征向量中高原南部、高原东北部与高原西部的反位相变化趋势在不同时间惊讶的EOF结果中都有表现。西南、华南区与华北、华东区在后两种时间尺度上温度变化位相相反。以上这些变化型在近40年来的年际变化中同样发生。小冰期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第一特征向量的权重系数中均有明显表现。将中国温度变化与北半球和北极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变化非常类似,且以北半球和北级滞后中国温度20年时相关相关最好。  相似文献   
925.
从晋北地区地貌演化看桑干河的古流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纪,恒山-小五台山、管涔山和坝缘山地逐渐隆起。源于该山地的桑干河、洋河等河流全部汇入洋河谷地中。第四纪,大同-阳原等盆地形成,逐渐吸引桑干河等河流向东流入该盆地。洋河仍循原河道。始成现在的水系格局。  相似文献   
926.
本文根据中国东南部 140个晚中生代火成岩 Rb- Sr等时线年龄匹配的 Isr值 ,勾画了 Isr等值线图。该图与 TDM等值线图有好的对应 ,都在浙闽沿海地区、南岭东段和武夷山北段出现低值区或低值带 ,反映中国东南地壳在晚中生代时期 ,有广泛的地幔物质的加入 ,它们以底侵的形式底垫在中 -下地壳。沿海地区 Isr、TDM的低值区、带受地壳厚度的控制 ,内陆的低值区、带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导致的拉张减薄有关。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 Rb、Sr、Ba、Th和 Ce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Ta、Zr、Hf和重稀土 Y、Yb亏损 ,具有明显的消减带岩浆作用的特征。西太平洋地震层析成像显示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是连续的。在大约 2 0 0 0~ 12 0 0 km深度 ,地幔中正在下沉的古俯冲洋壳明显偏西 ,可能反映那时为低角度俯冲。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的NE- NNE褶皱和断裂构造 ,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大规模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之前的陆相沉积 ( T3- J2 )是造山磨拉石建造。上述地质证据均支持消减作用和底侵作用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27.
古地震学、地震复发性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25年中,地震地质学家和古地震学家们在确定单个古地震的时间和强度方面取得了重要信息。全球大部分地区,历史地震记录都短于地震轮回长度(发生一次会释放出某个地区长期累积的平均地震  相似文献   
928.
丁仁杰 《地震学刊》2001,21(3):55-57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古地震遗址的保护的申报立项和综合开发问题的决策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领导者应如何出有效决策。主要是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关键问题;组织和依靠专家评审,选择最佳方案;合理冒险与避险,作出大胆决策。  相似文献   
929.
对溧水神仙洞的发掘和进行地质、地貌、孢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C^14年代考古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洞是石炭系石灰岩沿层面裂隙经地下水溶蚀而成;洞穴堆积物的时代庆属全新世早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距今约为1.1万年。其中发现的动物群为我国南方晚更新世动物群向现代动物群过渡的类型,而代表中-晚更新世的最后狗与代表新石器时代文化标志的陶片共生,为我国第四纪时代的划分,或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陶征则迄今为止是我国具有完整地层层位记录的最古陶片。它的发现,不仅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大大推前,更为重写中华古史,校正“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提法,将中华文明追溯到一万年前并重排世界古文明位次增加了依据。同时,智人颞骨的发现,对长江中、下游古人类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30.
燕山地区大红峪组火山岩古风化作用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红峪组火山岩,在成岩后受古风化作用影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别是深风化带岩石后期K2O沉积的影响,造成从未风化到深风化 TAS图解,碱度系数,岩系指数及岩石类型等方面相应地发生变化,在TAS图解上,岩石向碱性增加,SiO2减少方向变化,碱度系数变在,岩系指数的变化使火山岩反映为从钙碱性到超碱性,岩石类型也出现不确定性,深化带岩石根据民分计算标准矿物时,出现白榴石,霞石等碱性矿物,而实际矿未见这一现象,也是后期K2O沉积影响的结果。排除古风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大红峪组火岩应力钾质的粗而岩和粗面玄武岩,属钙碱系列,粗面玄武岩为铝过饱和型,粗面岩为正常型。不存在明显的岩浆分离晶作用,其原始岩浆应以基性为主。同上述的原因,影响了对岩浆来源,构造环境的判断,推断其构造环境,是在总的海进条件下,出现多次的海退,伴有多次火山喷发活动,水动能比较大,气候干旱,封闭,半封闭闭的海盆中富含钾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