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44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羌塘盆地封存条件与有利勘探区带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阐述了羌塘盆地封盖层的岩性类型,宏观封盖层分布和微观封盖能力。结合盆地早期勘探的实际资料,针对该盆地首次提出并应用了封盖层区域评价标准,筛选出有利勘探区带,为盆地早期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油气田(井)生产动态预测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荣37块天然气藏(井)的生产动态预测中,生产数据的离散状态及不均衡的实际,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所引入的几个使用效果好,拟合精度高的一般灰色系统GM(1,1)模型及为解决油气田(井)生产过程中因关井、生产间断、或因工程上的与地质上的原因生产出现随机性急剧变化而引入两个改进的GM(1,1)模型-非等间距和阶跃模型。通过几种模型特征的分析对比及在辽河油田荣37块全气藏及气井的动态拟合预测  相似文献   
73.
Arps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本文在Arps递减产能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rps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Dt)图版,logRp-log(Dt)图版,提出了开发中晚期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判断方法,三点抛物线法和三  相似文献   
74.
<正> 世界上天然气可采储量达0.1×10~(12)m~3的碳酸盐岩气田共17个,总可采储量约6×10~(12)m~3,其中10个(约占气田数量的59%)与“蒸发岩系”有关,储量为5×10~(12)m~3,占总储量的83.3%;其中的5个特大型碳酸盐岩气田都与“蒸发岩系”有关。在油气田(特别是超大型油气田),常发现膏盐层可达几百米,乃至上千米,如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蒸发岩”最大厚度达2000m。如此巨厚的膏盐层很难用蒸发成因来解释。有人曾计算过,1000m 厚的海水层,完全蒸发能  相似文献   
75.
76.
<正> 特大型油气田是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自然奇迹,但这一奇特现象仍无令人满意的解释,尽管对特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作过一些阐述,没有这些条件,要形成特大型油气藏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与普通的油气田相比,特大型油气田服从另外的法则。有利于形成特大型油气田的环境条件应当包括:(1)用之不竭的合成烃类所必需的原始物质来源;(2)其动力学环境应类似于长期运行的流通式反应器;  相似文献   
77.
辽河裂谷盆地下第三系—古潜山含油气系统及其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裂谷盆地在漫长的盆地演化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了具有丰富油气资源潜力的下第三系一古潜山含油气系统,尤以西部凹陷最为典型,其基底具有多种潜山圈闭类型,下第三系具有理想的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保存条件。下第三系陆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西部凹陷中央深陷带的盘山、清水等洼陷中,而西部斜坡带的曙光、杜家台等古潜山带是其油气主要聚集区。通过含油气系统分析,认为含油气系统的持续时间为太古代至新生代早第三纪末,保存时间为晚第三纪,关键时刻为早第三纪末。靠近生油中心附近的诸潜山带为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8.
79.
80.
测井约束多尺度储层厚度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尺度小波分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速度剖面和测井曲线的多尺度小波分解结果,在测井约束下分别确定砂体的位置,几何形态,计数薄砂体的视累计厚度和含油气砂体的视地厚度;并将各尺度下计算的视累计厚度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反演得到最终精确的薄砂体的累计厚度和含油气砂体的累计厚度,经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证实,该方法稳定可靠,确定的砂体位置准确,反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