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测绘学   454篇
大气科学   1141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669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半球海冰强迫作用下大气可预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LASG/IAP GOALS耦合模式中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分量AGCMR15L9的计算结果,在其他外强迫维持气候值不变的情况下,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以外部方差与总方差之比Re作为衡量标准,考察该模式关于海冰的季节和跨季节潜在可预报性的大小。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北半球海冰变化所造成的潜在可预报性较小,只有在大气低层的一些气候要素,如温度、湿度的结果中,才存在Re>0.5的现象。潜在可预报性结果的局地特征比较明显,高值往往发生在海冰年际变率大的区域里。与中低纬海温在中高纬地区的影响相比,不排除海冰的作用更大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分区域看,北半球某些区域的海冰,在若干挑选出的其区域海冰面积发生大异常年份中的潜在可预报性可能会比不做挑选的总体结果要大。这说明北半球某些区域海冰在面积发生较大异常的时候,可能对同期或(及)后期环流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管翔  栗毅 《山西气象》2004,(2):8-10
本文介绍了利用“极值剔除”和“逐步消空”方法建立太原机场11月份辐射大雾预报指标集的具体过程,并对得出的预报指标进行回报检验,以证实其在业务中的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应用IAP9L-AGCM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AGCM)和IAP—ENSO预测系统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实时集合预测及其检验。结果显示,IAP9L—AGCM较好地预测出了200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的分布形势,如华南、我国西部多雨,黄河和长江流域之间大范围干旱等;850hPa减弱的夏季风、青藏高原辐散中心以及北太平洋上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中心亦被较好地预报出来;不足的是,模式对降水异常细致分布的预测能力有限。预测结果还表明,该模式对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预报技巧要高于月平均状况,且月平均预报的准确度从6—8月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64.
严小冬  陈静  雷云 《贵州气象》2004,28(Z1):28-30
通过对北半球近50年各月500hPa高度场格点资料和贵州15个站近50年各月降水资料的分析,得出前期500hPa高度场变化对贵州降水可预报性及降水分布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祚顶 《水文》2004,24(1):18-21
分析了我国地下水开采状况,通过对比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分析地下水开采情况,论述了由于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6.
研究性学习除了可以通过课程建设,如开设显性的研究型课程来实施,还有一条十分重要也完全可行的途径,就是将其渗透在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各类课外拓展性的活动之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即使是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带着学生“漫游太空”、“周游世界”、“指点江山”、“拯救地球”……,更何况,在生活中、社会中、大干世界中,  相似文献   
67.
为了满足可地浸砂岩铀矿的开采工艺要求,研制了HXY-800QT型拖车钻机。介绍了该钻机的设计思想、性能特点、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及生产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8.
系统阐述了公婆泉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目的层层序地层学及砂体特征、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铀成矿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认为该盆地难以形成规模大、品位高的工业铀矿化,但局部地段仍具有形成小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9.
合理构建PM2.5浓度预测模型是科学、准确地预测PM2.5浓度变化的关键。传统PM2.5预测EEMD-GRNN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但是存在过于关注研究数据本身而忽略其物理意义的不足。本研究基于南京市2014-2017年PM2.5浓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PM2.5浓度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因子的尺度响应,基于时间尺度重构进行EEMD-GRNN模型的改进与实证研究。南京市样本数据PM2.5浓度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天际尺度和月际尺度,从重构尺度(天际、月际)构建GRNN模型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PM2.5对PM10、NO2、O3、RH、MinT等因子存在多尺度响应效应,以其作为GRNN模型中的输入变量更具有时间序列上的解释意义。改进后的EEMD-GRNN模型具有更高的PM2.5浓度预测精度,MAE、MAPE、RMSE和R2分别为6.17、18.41%、8.32和0.95,而传统EEMD-GRNN模型的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分别为8.37、27.56%、11.56、0.91。对于高浓度天(PM2.5浓度大于100 μg/m3)的预测,改进模型更是全面优于传统EEMD-GRNN模型,MAPE为12.02%,相较于传统模型提高了9.03%。  相似文献   
70.
类型丰富、时空分辨率高的海洋探测数据,为信号分解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如何建立有效的海温预测模型这一问题,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海表温度(SST)融合产品,引入信号处理领域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首先利用最适于分解自然信号的EEMD方法,将海温数据分解成多个确定频率的序列;再利用ARIMA分别对各个频率的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将各个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该方法在丰富数据的支撑下,比以往直接使用海温数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更高,为更好地进行海温预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