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罗平  董琳  周川闽  杨宗玉  刘策 《沉积学报》2016,34(5):951-962
通过对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奥陶系鹰山组的野外实测可以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段,每段都具有不同的相序结构和沉积特征,下段主要以含陆源泥质的泥晶粗砂屑灰岩为主,中段为亮晶粉-细砂屑灰岩和层纹石灰岩互层出现,上段主要为中-厚层状似球粒泥晶灰岩,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中、下两段;柯坪水泥厂剖面也可以划分为三段,但界限没有蓬莱坝剖面明显,主体表现为中层状的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砂屑灰岩交互出现。通过对蓬莱坝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岩石进行野外露头、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不同尺度的观测及沉积微相分析,理清了柯坪地区鹰山组的岩石类型和相序结构,建立了柯坪地区颗粒滩沉积模式:由于水体深度和能量的差异,柯坪地区发育了四种相带类型--高能颗粒滩相带、滩间洼地沉积相带、低能颗粒滩相带、开阔浅海沉积相带。中-低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泥晶中-粗砂屑颗粒滩,高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亮晶细-中砂屑颗粒滩,并且两种颗粒滩都可以划分出3种亚相--滩主体、滩翼和滩内洼地;在微生物主导的碳酸盐建造向后生动物主导的碳酸盐岩建造转换的地质背景下,柯坪地区在奥陶系鹰山组沉积时期总体处于大面积发育微生物似球粒的浅水环境,沉积物的形成与改造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微生物作用一方面为颗粒滩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控制了该时期颗粒滩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格局、沉积相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演化。认为本区飞仙关组以堆积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两者的混合沉积为特征,属于混积台地类型,主要由潮坪、泻湖、台内滩相等组成。指出以鲕粒灰岩为代表的台内滩有利储集相带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层位性,主要产于飞一段和飞三段,平面上集中分布于泸州古隆起区。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赋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顶部与风化壳相关的储集层。文中基于岩心、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0种岩石类型。根据各岩类的宏观、微观特征以及它们在纵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利用岩石类型组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局限-蒸发潟湖、台内滩、滩间海、微生物丘和台坪5种沉积环境。根据各亚段岩石类型发育的差异性及统计结果发现,研究区马五盐下具有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演化与海平面升降特征,每个亚段都代表一次海侵或海退的旋回沉积。其中,马五6、马五8和马五10亚段为海退期沉积,以纹层状云质膏岩、泥晶云岩构成的局限-蒸发潟湖沉积为主,蒸发岩矿物含量高,反映沉积环境相对闭塞、能量较低且盐度较高;马五7和马五9亚段为海进期沉积,以相对高能的台内滩或微生物丘沉积为主,并与相邻的局限-蒸发潟湖和台坪沉积构成较完整的向上变浅米级沉积旋回,表明该阶段水体循环相对更好,整体沉积环境开阔且能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地学前缘》2017,(6):312-321
近年来,台内滩成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本文以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台内滩气田为例,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台内滩类型、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影响台内滩储层发育及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台内滩主要包括生屑滩、内碎屑滩、球粒滩、藻粒滩和鲕粒滩等5种类型。(2)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的粒间、粒内溶孔及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形成以孔隙型和孔洞型为主的两类台内滩储层。(3)储层发育及分布明显受古地貌、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1)古地貌是台内滩发育的重要基础,在基底古隆起发育的古地貌高部位滩体连片分布,形成规模型台内滩储集体;(2)相对海平面变化对台内滩储层的发育层位及滩体类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台内滩储层主要发育于高位域准层序组中上部,由下至上呈现出厚度增大、物性变好等特征,海平面高频震荡导致台内滩垂向上多期叠置;(3)包括同生期淡水淋滤及埋藏期溶蚀等多期次、多类型溶蚀作用是台内滩储层形成的关键,次生溶蚀孔隙、孔洞成为台内滩重要的储集空间,最终形成优质的孔隙(洞)型台内滩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