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808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育有一套厚度超过200 m、保存较为完整的湖相沉积,被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其形成于距今30 ka前,存活了约15 ka,因此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更新世—全新世(包括末次冰期)的重大地质与环境事件。现有研究初步揭示了古堰塞的沉积特征,但对叠溪古滑坡及古堰塞湖形成与演化的系统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现代遥感测绘技术(无人机载LiDAR),构建叠溪古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其地质与地貌特征。同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在滑坡体上布设2条长870 m和990 m的测线,探明了滑坡体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古堰塞湖相沉积露头和钻孔的调查,结合激光粒度测试,重建了古堰塞湖的范围、规模与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古湖相沉积坡面上多级阶地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古堰塞湖的消亡及其对下游史前古聚落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叠溪古滑坡不仅完全堵塞岷江而且还堵塞了对岸支沟,堆积体方量达到(1 400~2 000)×106 m3。古堰塞湖在滑坡坝后向上游延伸26 km,所形成的最大湖面覆盖面积约21.4 km2,库容蓄水量约1 670×106 m3。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岷江上游形成了陡峭的河道裂点(Knickpoint),对山区河道与地貌演化具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43.
论辽宁锦西杨家杖子杂岩体的岩浆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家杖子杂岩体中的二长闪长岩代表一种母岩浆,它是燕山早期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所产生的,并汇聚上升的安山质岩浆。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是二长闪长岩浆在7km深、弱还原环境、氧逸度为10~(-8)~10~(-10)Pa、1200°~1250℃的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的派生物。以后,这些岩浆相继上侵,定位于2.5km深处。由这些岩浆岩侵入体所引起的镁夕卡岩、钙夕卡岩和岩浆期后酸性热液淋滤蚀变非常发育。只有来自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浆、富含Mo的酸性热液沿着裂隙侵入夕卡岩中,在240~330℃时,才形成Mo矿床。此种酸性热液也沿着裂隙侵入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中,而形成细脉浸染Mo矿床。因此,杨家杖子Mo矿床属于斑岩-夕卡岩型。  相似文献   
44.
45.
根据近年来煤田地质普查成果,发现在赣东北地区的景德镇、婺源、横峰存在相当于湘东造上组的地层.这一里阿斯早期沉积的发现,为萍乐坳陷、怀玉武功区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古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6.
今年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裴文中教授诞辰90周年。裴文中教授的研究兴趣甚广,本文仅从周口店早期工作这一侧面来探讨先生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乃至对世界史前学的贡献,以志纪念。由于先生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潜心研究。求知创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法论上和研究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周口店地点群在史前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埋藏学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7.
对内蒙古三个典型大骨节病区<15岁人群发中21个元素和病情进行了三年连续定期观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病区食物对人体元素含量的影响可以分为二种情况,一是元素在食物链中含量过低,食物的变化虽可使机体该元素发生变化,但变幅甚小,致使其代谢处于缺乏状态;另一类是机体内这些元素的含量因食物的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显示这些元素与病情无内在联系.(2)对发中硒等2l个元素与病情分别作单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证明,硒缺乏是导致大骨节病早期病变的基本因素,而其它元素与病情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8.
邓占球 《极地研究》1995,7(3):67-73
本文报道了采自南极乔治王岛东部梅尔维尔半岛的非造礁珊瑚化石:Flabelum(Flabel-lum)rarisentatumRoniewiczandMorycowa,从其产出的层位表明,在晚第三纪中新世的时期中,在南极洲已有分布  相似文献   
49.
胶东内生金矿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地区内生金矿的成矿溶液是深溶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而成.成岩成矿作用产生于同一个地质时代,并可分为包括岩浆岩体、脉岩、矿床及其诸成矿阶段在内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早期的内生金矿为主生金矿期.晚期为共生—伴生金矿期.早期成矿系列生成时代于156~136Ma之间,晚期为124~100Ma.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