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810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克勤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8,12(4):586-590
通过对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植物化石7属11种,即Tingiacarbonica(Schenk)Hale,TpartitaHale,PlagiozamitescfoblongifoliusHale,SphenopterisnoriniHale,SnystroemiSze,StenuisSchenk,PecopterisandersoniHale,PlativenosaHale,Taeniopterissp,Caulopterissp,PterophylumdaihoenseKawasak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化石均为华夏型分子,可以和华夏植物区的一些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根据植物群的总体组成,该区山西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早期,大致相当于阿谢尔期(Aselian)至萨克马尔期(Sakmarian)。  相似文献   
92.
塔里木盆地三大遗址群的兴衰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中的三大遗址群都经历了公元前的兴起、1~3世纪的兴盛和发展,以及7世纪的废弃。它们的兴衰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这意味着导致水资源条件变化的原因是共同的,即气候变化,而不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93.
研究古代铜矿采冶遗址区的地质环境,对指导当今矿业开发及地质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安徽省南陵县古铜矿采冶遗址古环境的变化及古采冶对当今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矿产资产开发中应重视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4.
上海马桥与柘林贝壳堤的年代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上海西部“冈身”的分布、特征、形成年代及其与海陆变迁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地理与历史考古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冈身的形成年代及其与海陆变迁的关系,我们于1978年6月在马桥和柘林两地进行了地质考察、采样,并在室内进行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  相似文献   
95.
治岭头金银矿及杨梅岗铅锌矿、治岭头黄铁矿均生成在华峰尖火山通道的边缘断裂带内。研究火山构造不但对找矿和成矿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矿床的生成时代、成因类型也有重要意义。治岭头金银矿虽然生成在陈蔡群变质岩的糜棱岩带内,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变质热液矿床。从矿体的产出部位与火山通道的关系看:应为火山热液矿床,生成时代应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96.
鲁东南新石器遗址时空格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琪  刘冰  刘欢 《测绘科学》2019,44(7):88-95,104
针对史前文化遗址的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分析环境变化对人类聚居地带来的影响,对发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鲁东南地区史前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等条件分析遗址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高程50~200m、坡度0~6°、坡向朝南且距离河流200~2 100m的范围内;且遗址点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聚集中心存在迁移现象。由此得出古代人类倾向于选择海拔高度低,坡度小,向阳且靠近水源的地方聚居,且不同时期农业经济类型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人类活动中心的位置分布。探究了鲁东南地区3个时期遗址时空分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中心的聚散特征。  相似文献   
97.
Polysiphonia urceolata is one type of potential commercial red seaweeds used for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 bi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of breeding and seedling incubation for cultivation is limited, especially the early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tetrasporohyte and gametophyte of P. urceolata were taken as the study materials in Huiquan Bay, Qingdao, China. The cleaned and sterilized tetrasporophytes and gametophytes were pre-cultured in sterilized seawater, then nurtured at 18°C, 25 μmol photons m−2 s−1 in 12:12 h (light:dark) photoperiod. Continuous observation under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he early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bipolar division stage and seedling stage. In the division stage, tetraspores germinate into bipolar sporelings that further differentiate into a colorless rhizoidal portion and a lightly pigmented upright shoot. The lightly pigmented rhizoidal cell develops to a rhizoid and the larger pigmented cell transforms to an erect axis. In the seedling stage, several quasi-protuberances appear on the erect axis and form juvenile seedl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ulture of P. urceolata from tetraspore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06AA09Z2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0618001 and N_CUHK438/06) and Shandong Agricultural Seed Stock Breeding Project  相似文献   
98.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滩为对照,分别在白礁选取5、6、8a生秋茄(Kandelia candel)人工林以及天然秋茄林为样地,在草埔头选取20a生和44a生秋茄人工林为样地,比较分析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礁和草埔头秋茄人工红树林的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随红树林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白礁天然秋茄林和草埔头秋茄人工林的总磷随底质深度增加而减少,有效磷在中下层含量较高.潮位对草埔头总磷有显著影响,由外滩到内滩,其总磷含量逐渐增加.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早期恢复阶段的底质总磷和有效磷缺乏,5a生秋茄人工林底质总磷和有效磷分别为0.68g/kg和2.99mg/kg.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早期阶段的生长和摄食特性。结果表明:1~29日龄间,全长与日龄之间呈指数函数相关:y=3.6922e0.0995x(R=0.9913);体重与日龄间呈指数函数相关:y=0.0002e0.276x(R=0.9830);体重与全长之间为幂函数相关:y=5×10-6x2.786(R=0.9957);口径与日龄的关系为直线函数关系:y=0.1034x-0.0044(R=0.9939)。鱼苗早期阶段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军曹鱼早期鱼苗在3~6日龄时主要摄食原生动物、单轮幼虫和轮虫;7~12日龄时主要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13日龄以后主要摄食桡足类成体。仔、稚鱼阶段,军曹鱼的摄食活动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其饱满度指数均在12时前后出现最高峰,日摄食率分别为57.36%和14.78%。  相似文献   
100.
兰州盆地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遗址和地形等环境要素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人地关系的作用机制。基于GIS空间分析和二元逻辑斯蒂模型分析了兰州盆地新石器时期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了地形等环境要素与遗址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均沿黄河分布,主要集中于河流阶地上坡度较小的区域。距河流的水平最近距离为318.6~17 721.7 m。新石器遗址特别是马厂遗址的空间集聚性明显。从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发展到马厂类型,单一型遗址的占比逐渐由53.3%增多至92.6%。马厂类型的分布中心距离黄河最近。地形等环境要素显著影响遗址的空间分布,遗址出现概率主要受坡度、坡向和距黄河最近距离的影响,模型的解释程度可达65.0%。引入历史时期和现代聚落进行比较,历史时期聚落分布受到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而现代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到高程、坡度和距河流距离的影响。聚落分布和影响因素的演变可能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