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9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2055篇
测绘学   1992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596篇
地质学   5411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99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减小投影长度变形对油气管道工程的影响,对影响长度变形的每个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不同位置和不同高程的投影长度变形进行了实际统计和数据分析,总结了投影长度变形的规律。针对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分别对线路工程、穿跨越工程和场站工程提出了相应投影长度变形的不同处理方案,提高了测量成果的转换精度,避免了施工测量中烦琐的投影长度变形计算,为高精度施工提供了数据保障,同时也为水利、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测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2.
基坑监测、基坑设计与施工同被列为基坑工程质量保证的三大基本要素。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基坑监测数据的获取、基坑监测的预警及监测报告的提交都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通过监测实施案例详述了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监测的方法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993.
在布设工程控制网时,为了使边长的投影变形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往往会选取某一高程面作为投影面,即抵偿高程面.在抵偿高程面上进行测量数据的相关计算,从而获得坐标成果.还可以将参考椭球面上的成果通过变换投影面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法来得到抵偿高程面上的坐标成果,通过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4.
现主要介绍了双频接收机伪距多路径效应的计算方法,在进行相对定位时,选择较小多路径影响的测站作为参考站,能有效减小多路径误差的影响,提高相对定位结果的精度.通过宜昌地区实测控制网数据,设计实验对比分析了参考站多路径误差对基线解算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参考站伪距多路径效应较小时,基线解算结果精度明显提高,对变形监测和控制网解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刘士旬 《测绘通报》2015,(2):133-135
CPⅢ控制网复测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复测的准确性;二是保证复测的可靠性。在合福客运专线六标的CPⅢ控制网复测中,平面网测量使用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和记录的智能型全站仪Leica TS30(标称精度:0.5″,0.6 mm+1×10-6D)进行;高程网测量使用Leica DNA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 mm/km)进行。在此次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复测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保证了复测的质量,完成了测量任务。  相似文献   
996.
周丽云  王瑜  王娜 《地质通报》2015,34(203):400-418
分布于中国东北完达山地区的饶河花岗岩岩体中暗色矿物和斑晶钾长石定向排列,呈北北东走向,其中透镜状闪长质捕掳体近水平排列,局部具有左行剪切的特点。岩体中发育石香肠状石英脉,表明岩体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左行剪切作用的影响或制约。对出露的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121±1Ma和119±1Ma,表明该岩浆流动形成于早白垩世。同时对围岩辉长岩、侵入岩体中的正长岩脉和辉绿岩脉进行锆石U-Pb年龄分析,分别获得160±1Ma、109±2Ma、124±1Ma的年龄结果。根据各样品中继承锆石的特征,围岩辉长岩的年龄数据很集中,不存在古老锆石的年龄信息。岩浆流动岩体及岩脉中都有太古宙、元古宙等各时代的锆石年龄数据,可能表明完达山地区在约120Ma之前已完成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拼贴,饶河岩体形成于走滑环境下的陆内变形,为同构造侵入岩。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对川北米仓山西部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下寒武统仙女洞组露头剖面的观察与镜下分析发现,仙女洞组下段由生物碎屑泥晶灰岩(L)、粉砂质泥岩(M)、似瘤状砾屑灰岩(L')、角砾灰岩(R)、藻凝块灰岩(A)和含生屑钙质砂岩(S)组合而成,其以角砾灰岩、似瘤状砾屑灰岩和藻凝块灰岩为特征,且发育异地岩块和滑塌变形构造。进一步分析认为:L-M岩石组合为正常的斜坡环境低能沉积;L'-R岩石组合中的角砾灰岩为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坍滑动至下部而形成的,似瘤状砾屑灰岩可能是由于L-M岩石组合快速沉积导致沉积物失稳滑动变形、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落角砾致使的差异压实和滑动、以及后期物质成分差异引起的压溶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灰质层发生破碎并被泥质包围形成断续的砾屑状,甚至轻微的位移,进而形成条带特征不明显的杂乱变形构造;微生物岩(Mb)组合为上斜坡的灰泥丘沉积;S-M岩石组合为斜坡上部的浊流沉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米仓山西部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台缘斜坡沉积模式,表明仙女洞组沉积早期米仓山西部存在台缘斜坡相沉积。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准确设计高压涡轮盘和叶尖间隙,从概率的角度进行了涡轮盘径向变形的分析。介绍了高精度高效率的非线性动态概率分析的极值响应面方法(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ERSM),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考虑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以及热载荷和离心载荷的动态性,基于ERSM对涡轮盘径向变形进行了非线性动态概率分析,得到了输入输出参数的分布特征和影响涡轮盘径向动态变形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方法比较,验证了ERSM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能大大提高计算速度,节约计算时间,改善计算效率。为进行更有效的涡轮盘设计和优化,改善叶尖间隙设计和控制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依据。   相似文献   
999.
2010年6月中下旬南方暴雨过程变形场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姜勇强  王元  吕梅  周祖刚  罗坚 《气象科学》2013,33(2):168-177
利用常规原始报文资料,采用基于Lanczos窗口滤波器的合成分析方法,对2010年6月13-27日的形势场、物理量进行合成分析,计算并分析了低空合成风场的总变形.结果表明:500 hPa大陆中、高纬地区存在一“Ω”形类阻塞高压,西北冷空气从其东部源源不断向长江及以南地区输送,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交汇.700、850 hPa大陆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的鞍型场,位于长江以南地区,鞍型场鞍点附近及其东部膨胀轴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区域.在南方地区上空200 hPa西北气流辐散产生的抽吸作用,对这次长时间、高强度的降水起了重要作用.发生在鞍型场和切变线上的低空中尺度气旋,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鞍型场膨胀轴附近,总变形最大,其位置、走向均与雨带基本一致,有利于锋生和中尺度气旋形成.低空冷暖气流交汇区域形成低空强θse梯度,在垂直剖面图上,等θse线呈现十分倾斜状态,该区域强θse水平梯度与低空总变形、正涡度区一致,可能是特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王科  李建 《北京测绘》2015,(5):122-125
基于GPS技术的优点,为防滑桩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本文结合重庆市蔡家组团B标准面分区防滑桩监测实践,介绍监测网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实践结果表明,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能够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为滑坡灾害的预报预测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