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34篇
地质学   550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研究总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金矿的基本特征和各类型金矿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该区的中深成热液金矿(包括韧性剪切带型及岩浆热液型)和浅成热液金矿分带相邻产出;前者受康古尔—黄山缝合线为主体的推覆隆起带控制,后者受推覆带后侧的石英滩—雅满苏同碰撞伸展带(喜马拉雅型伸展带)控制;成矿时代相互对应,都形成于碰撞造山期(295~244 Ma)。将这样的两个矿带统称为成对金矿带。  相似文献   
72.
本区钙铬榴石含钙铝榴石分子,两者组成类质同像系列矿物,颜色和透明度随成分变化而变化。目前找到的钙铬榴石成翠绿色十分美丽。但是,透明者少,粒度均小于4mm,达不到宝石级标准。但埋于坡积层中的含钙铬榴石铬透辉石岩的转石风化强烈,钙铬榴石易于脱出,晶体保存完整,采选容易,是寻找宝石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73.
磷氯铅矿(Pyromorphite)在我国比较罕见,2001年在广西岛坪发现的磷氯铅矿结晶较好,运用XRD、XRFI、R和UV/Vis等分析方法对黄色和绿色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XRD谱只是峰强有所不同。在它们的红外吸收谱带中,除了标准的PO43-吸收峰外,在670~800 cm-1之间和430 cm-1左右出现的两组肩峰为SiO44-振动峰。黄色样品的振动频率偏高、半峰宽偏窄、透射率与绿色样品相比较高。通过XRF分析发现黄色晶体比绿色晶体含有更多的Fe3 ,而Fe3 常使矿物呈现黄色,同时证实了黄色磷氯铅矿的红外吸收峰频率偏高是因为它的铅含量低于绿色矿。UV/Vis进一步说明在可见光区的吸收不同是使二者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Fe离子含量较大使磷氯铅矿呈现黄色。  相似文献   
74.
将GPS技术应用到常规无线通信领域里的森林防火无线通信指挥系统中,解决了系统的同频干扰问题,从而组建了经济、实用、覆盖范围广、通讯性能好的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75.
我国在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我国最近几年发表的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到了目前国内关于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研究的六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目前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
马超  单新建 《地震学报》2006,28(1):98-104
利用现场GPS定位的实测值,在尝试过最小二乘拟合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而采用更符合破裂带形态的线性立方插值函数,在破裂带主断面上,建立起一种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InSAR视线向(LOS)变化量的分解方程,得到了InSAR视线向位移分解的具有唯一性的解析解. 本文的解析法吸纳了GPS定点实测值的精度优势,利用InSAR全天候、准实时获取连续形变场的技术特点,通过数学近似,最终获得了主破裂带上连续变化的水平位错及垂直位错同震形变曲线.   相似文献   
77.
西北地区3-9月降水量与ENSO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0-2005年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3-9月平均降水量(Rm)与ENSO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当年(次年)西北地区Rm偏少(偏多)的关系依然稳定存在,并且随着全球增暖,该关系表现得更稳定.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东部是同纬度带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Rm与ENSO联系最紧密、最稳定的区域.北半球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厄尔尼诺当年Rm偏少,次年Rm偏多的关系仅存在于中国北部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少(偏多),我国西北地区西部38°N以南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多(偏少),存在着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日益高涨,运量大、准时、快速的城市地铁交通因此也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十五”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城市地铁建设中的投资就达到了至少两千亿元人民币。鉴于地铁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地铁事故所可能导致的重大后果,如何确保地铁在建设及运营期间的安全则成为地铁工程和运营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地铁构筑物的沉降变形监测是确保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传统的人工观测方法由于其观测时间长,观测时段和频率受限制,测量结束后…  相似文献   
79.
彭阳  李岩  胡贵昂  陆刚  乔秀夫 《地质论评》2007,53(6):736-742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云石化藻粘结灰岩、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快速堆积,角砾多数来自围岩)、细鲕粒颗粒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藻砂屑腹足泥粒灰岩(正常沉积或液化变形软沉积流,均高于围岩层位)及大量栉壳状方解石脉(张性环境)等,灰岩脉内可见软沉积物变形痕迹及液化脉(地震液化),晚期灰岩脉可穿插早期灰岩脉;在其西侧同层位共生有一套楔状(地裂缝)、不规则状角砾灰岩体,角砾棱角状,大小不等,成分是灰色中厚层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等。笔者等注意到灰岩脉均出露在北东向正断层的下盘(东侧),而角砾灰岩体则均出露在该断层的上盘(西侧),事实上,灰岩脉及角砾灰岩体分布走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角砾灰岩体中的角砾成分显示其来自较灰岩脉围岩稍高层位,与灰岩脉内充填岩性相近,因此,是该断层控制了当时的沉积,此断层是晚泥盆世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灰岩脉是与断层伴生的张性裂隙被围岩角砾或稍晚时段的沉积物充填;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崩落角砾岩,指示一个消失殆尽的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同沉积正断层陡崖,因而,桂林台地,至少西段台地边缘,是与右江各孤立台地边缘一样——在地质图上应标示为同沉积正断层边界。其构造意义是:庙头地区的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及同沉积断层是桂林台地对晚泥盆世构造伸展作用的响应,从而说明广西晚古生代的板块拉张,不是从二叠纪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晚泥盆世就开始了;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持续的孤立台地与深水盆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泥盆世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出露于大别山西北部信阳市附近的铁佛寺岩体侵入元古代秦岭群, 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该岩体年龄为(436±11) Ma. 铁佛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暗色矿物含量极少, 可见白云母, SiOM2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很窄, K2O/Na2O比值很高,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 ACNK>1.1, 为强过铝质, FeO, Fe2O3及MgO含量很低. 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 岩石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特征, 第Ⅰ类岩石Eu为弱负异常, (La/Yb) N比值最大, 稀土元素总量(ΣREE), Rb/Sr及Rb/Ba比值中等; 第Ⅱ类岩石Eu为中等负异常, (La/Yb) N比值最小, SREE, Rb/Sr及Rb/Ba比值最大; 第Ⅲ类岩石Eu表现正异常, (La/Yb) N比值中等, SREE, Rb/Sr及Rb/Ba比值最小. 全岩εNd(440 Ma)集中在-8.8~-9.9之间, Nd模式年龄为2.0 Ga左右, 与秦岭群副片麻岩相似. 综合分析表明铁佛寺花岗岩为壳源S型同碰撞花岗岩, Ⅰ类花岗岩浆形成于秦岭群副片麻岩低程度部分熔融, Ⅱ类花岗岩浆是由Ⅰ类花岗岩浆发生斜长石结晶分异形成, 而III类花岗岩可能与混杂了结晶分异的斜长石堆晶有关. 铁佛寺花岗岩形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有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