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5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测绘学   361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2376篇
海洋学   576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314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提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议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是实验场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地震科技的一件大事.这一重大进展,是中国地震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思考与尝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硒是与生物密不可分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和赋存形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典型富硒地区陕西紫阳,测定该地区地层中29个不同岩性岩石样品的Se含量,探明了该区岩石组合主要以富硒的碳质板岩、硅质岩、黑色页岩和含黄铁矿煤样为主,而在灰岩中硒的富集程度不强。选取14个典型富硒岩石和煤样品,通过四步五态顺序提取法,阐明了硒的五种赋存形态特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陕西紫阳地区岩石硒形态以硫/硒化物结合状态为主,残渣态、有机结合状态硒次之,紫阳地区沉积环境偏还原性。本文为深入认识陕西紫阳地区富硒岩石硒含量和硒迁移转化行为及富硒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3.
完整推导1PN度规形式下脉冲到达时间方程与脉冲星导航的观测方程。分析导航观测中的相对论影响;给出观测方程的级数展开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脉冲星历表参数对观测时间的影响;讨论行星星历误差对观测时间的影响;推导星体扁率引起的测量时延表达式,分析不同星体扁率引起的时延量级。  相似文献   
994.
《GPS定位测量》课程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文中介绍了为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对《GPS定位测量》课程的课程定位与设计理念、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95.
南江1∶10000建库与出图数据的生产为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专项任务提供前期的规划、设计、实施的测绘服务。Imap软件采用ARCGIS9.3的制图表达机制,是集多元数据导入、数据符号化编辑、地形图出图等功能于一体的DLG数据生产软件。数据采集、处理方案高效可靠,便于操作,克服了以往建库与出图分为各自独立的两套数据的弊端,极大提高了功效,在灾后重建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6.
路洪海  陈诗越  章程 《热带地理》2012,32(4):352-356
以水文资料为依据,结合实地考察,分析了贵州后寨河流域洪涝灾害的特点,认为岩溶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貌组合是成灾的背景条件,暴雨集中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加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机率,并使突发性的涝灾逐步演化为周期性的涝灾,洪涝灾害的演变趋势也变得更为复杂。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提出流域的防洪减灾对策,以确保该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中下奥陶统分布于内蒙古中北部呼和鄂日格、布龙、和热、查干哈达等地。包尔汉图群包括布龙山组和哈拉组,二者呈断层接触,在北邻幅五花敖包一带,二者表现为整合接触。结合沉积环境和构造分析,布龙山组为弧后盆地沉积,形成较早,属下部层位;哈拉组为岛弧火山岩,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998.
煤炭的开采     
中国在西汉时已经正式用煤炼铁,河南等地的煤田已经开始开采。宋代,煤矿开采已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从鹤壁古煤矿遗址知道,当时是先由地面开凿圆形竖井,深达四十六米,然后依地下自然煤层的变化开掘巷道。巷道高一米多,形状上窄下宽,上宽一米,下宽一米四,再把需要开采的煤田凿成若干小区,运用"跳格式"的先内后外的方法逐步后撤。井下排水一方面用辘轳往外抽水,另一方面把地下水引进采完煤的坑洼地区  相似文献   
999.
应用湿Q矢量分解理论诊断分析“05.7”梅雨锋暴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Q矢量分解理论对发生于2005年7月的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原非地转湿Q矢量(Q^*)和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Q^M)的诊断能力。结果显示: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对此次梅雨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Q^M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个方向后,发现在暴雨强盛阶段,低层大气是以大尺度辐合为主,中高层相反,且南北方向有次级环流出现,表明次天气尺度的持续性水汽汇集和正反馈机制是此次梅雨锋暴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合肥市PM10 输送轨迹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1—2005年合肥市逐日72 h后向轨迹按季节分类,结合PM10日均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输送轨迹与该地区PM10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方向后向轨迹所对应的PM10平均浓度有明显不同;最高PM10平均浓度对应的后向轨迹在春、秋和冬季都是来自西北方向,它们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分别为44%,20%和31%;夏季为东北方向,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为20%;其次为本地轨迹,各季的相对距平分别为5%,16%,18%和17%。根据分析得出合肥地区6组易于出现高浓度PM10的后向轨迹及对应的天气形势,并简要分析了其特征。气溶胶的远程输送主要发生在自由大气层,区域输送主要发生在边界层内。合肥地区大气污染事件超过50%与远程输送有关。移动快的气团不一定对应低浓度的PM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