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731篇
测绘学   285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1630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一种分析砂岩沉积相的新方法——测井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王贵文 《地质论评》1996,42(5):443-447
本文分析了以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为核心的各种测井相标志,提出了应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塔里木盆地三个油田进行了测井地质相分析。  相似文献   
72.
阐述了桩后劈裂压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机理、使用设备、操作方法工艺参数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对劈裂压浆的压入量及压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3.
海南岛后地台造山-造盆模型:火成岩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海南岛自海西运动晚幕之后进入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并经历了晚海西-印支期挤压(碰撞)造山、地壳隆起和燕山期以来的块断型造山-造盆作用的过程。火成岩研究资料表明,海南岛地区在晚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曾形成一个具有加厚陆壳的后地台造山带;燕山晚期开始出现的裂陷作用是在仍有山根(约60km厚的陆壳)存在的条件下造山带拉伸塌陷阶段的产物;岩石圈底层剥离与地壳山根的去除并最终导致了海南及其邻区从大陆型壳体向陆缘扩张带型壳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最大后验概率密度观点出发,在数据噪音向量和待求模型向量为具有零均值的独立高斯随机过程的假设前提下,建立起了随机反演的非线性系统方程;给出了模型方差估计的函数表达式,并在文章最后,证明了反演解的稀疏性,即解释了随机反演的输出解的高分辨率特征。文章在最小二乘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随机反演方法的理论基础;揭示了随机反演方法与最小二乘反演方法之间的本质区别;阐述了随机反演方法的优越性,并指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煤层倾角与覆岩变形破裂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采煤中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高度的判断是预测采空引起地表变形破坏程度的依据。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 煤层倾角是控制三带高度的最主要因素。建立在实测统计基础上的经验范围值用于三带高度的判断带有一定的人为性。急倾斜煤层中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随煤层倾角变化的规律已被褐示[7].通过弹塑性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 本文提出了利用应力重分布图判断中、缓倾角煤层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的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77.
内蒙古满都拉泥盆纪基性火山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满都拉西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中橄榄辉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385.6±1.7)Ma,显示该蛇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其中的基性火山岩岩块为一套浅变质的枕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多与超基性岩岩块伴生。玄武岩的SiO2为47.16%~51.93%,TiO2为1.44%~2.13%,Al2O314.08%~17.51%,Na2O3.42%~5.39%,K2O0.22%~0.83%;具低钾特点,显示拉斑玄武岩特征。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U,贫高场强元素Zr,Ti,Y等,似岛弧玄武岩或岛弧-洋中脊过渡型玄武岩或弧后盆地玄武岩。ΣREE为(113.130~189.560)×10—6,LREE/HREE为0.684~1.369,配分曲线呈右缓倾、平坦型,显示岛弧、洋中脊或E-洋中脊玄武岩特征。根据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套火山岩或该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为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78.
结合某一工程实例 ,探讨钻孔灌注桩先成桩后插钢筋笼法的施工工艺以及配套装置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9.
建筑密集区高倾角三维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倾角地区(地层倾角40~70°)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特别是在地表建筑物极复杂区(占工区的95%)实施三维地震勘探,显得难度更大。本文从观测系统设计、炮点、检波器的特殊布设及特观设计上,论证了其可行性。对高倾角且建筑物密集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80.
板块俯冲时海沟位置存在不变、前进和后撤3种情况, 后撤俯冲可能造成弧后扩张. 层析成像等资料显示: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后没有穿透670 km相变界面, 而是平卧于该界面之上.这种平卧过程可能始于28 Ma前. 地球动力学计算表明:俯冲板片前缘触及上下地幔相变界面而受阻平卧时, 有利于形成后撤俯冲和弧后扩张. 中国东北火山形成很可能属于这种后撤俯冲、远离海沟陆内弧后引张、地幔热物质上涌、减压熔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