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520篇
测绘学   341篇
大气科学   671篇
地球物理   353篇
地质学   1431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能源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NCEP-DOE AMIP-Ⅱ),对2010年12月20日发生在北太平洋一次典型的反气旋式波破碎(AWB)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了波破碎过程中等熵位涡场的演变特征,揭示了波破碎过程中高频扰动以及低频信号的逐日演变特征,并对2010年冬季350 K等熵面上逐日高频位涡(PV)扰动和低频变化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了其主要模态,并从等熵位涡方程出发研究了波破碎过程中位涡高、低频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波破碎过程中高频低PV空气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附近沿东北方向向对流层上层侵入,而来自阿拉斯加湾附近的高频高PV空气向对流层下层侵入。高频位涡场EOF分解得到的前两个模态共同描述了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移动的天气尺度波列;低频位涡场EOF分解的第一模态在北太平洋呈弧形波列结构。天气尺度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低频场的平流作用逐渐偏离其传播主要模态的位置,并发生破碎,同时高频流场对高频位涡的平流可以产生低频变化,使得低频变化的空间形态向其冬季主要模态转变。  相似文献   
92.
陈健康  赵玉春  陈赛  黄惠镕  郑辉 《气象》2019,45(2):228-239
利用福建省逐小时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S波段双偏振雷达与雨滴谱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NCEP逐6 h的1°×1°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2月21—22日福建中南部一次预报失败的冬季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类似于锋前暖区暴雨,自2000年以来仅此一例,十分罕见,是在低空急流偏强并长时间维持的背景下产生的,并未受到南支槽和冷空气的影响。(2)闽中大到暴雨带和闽南暴雨区的对流系统相互独立,有多个对流系统影响闽中地区,仅两个对流系统影响闽南地区。降水有较明显对流特征,属暖云弱对流降水,容易导致预报员对雨强估计不足。(3)此次冬季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地区,低层水汽条件与汛期暴雨相当,但整层水汽条件较汛期略差;低空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使暴雨区趋于不稳定,但对流不稳定度较汛期弱。(4)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为冬季暴雨带来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但暴雨区涡旋性不强,无明显正涡度柱。其中,闽中大到暴雨主要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有关,是在湿斜压作用下倾斜上升运动中产生,而闽南暴雨区既存在对流不稳定,也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93.
复杂模型重力位场快速正反演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4.
城市化对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
桂林漓江河谷盆地地下岩溶及含水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
97.
98.
导水系数(或渗透系数)是水文地质计算这一重要参数的精度高低将直接导致矿坑涌水量计算或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成败优劣。而采用哪一种试验手段和计算方法获得的导水系数精度较高呢?本文根据河南新乡地区水科所在新乡某地含水砂层中抽水试验的实际资料,用五种方法对导水系数进行了计算,并进而作了一些对比分析,供水文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
100.
张建山  李俊亭 《地下水》1989,11(4):206-209
本文通过对潜水裘布衣非完整井园岛理想模型实验研究,推出了该模型抽水井出水量的经验计算式。经方差分折,该经验公式具有高度显著性.实验证明,流量与滤水管长度关系曲线尾部近乎平行于横座标轴。这说明在大厚度含水层中,滤水管达到一定限度后,再单纯依靠增加其长度来增加出水量是有限的,且是不经济的。本文还据此推出了最佳开采深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