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作为淡水生境的顶级捕食者,水獭的分布变迁反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演变。江苏沭阳吕台井出土的6件水獭亚科下颌骨,经考古分析和碳十四测年,年代为唐代前期。根据现生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与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形态差异(前者尺寸更大、 p4后附尖和m1下三角座更发育、下颌体更纤薄),确认吕台井标本分属江獭和欧亚水獭,其中江獭是纬度最高的出土记录。通过形态学研究,我国江獭还出土于中-晚更新世的安徽和县龙潭洞、广西荔浦洞穴、江西万年吊桶环,以及全新世早中期的广东英德牛栏洞、浙江余姚河姆渡、宁波傅家山、湖南洪江高庙等遗址。古文献考证表明,江獭和欧亚水獭分别对应了史料中的“猵(獱)”和“獭”;西汉至北宋时期,两者曾共存于黄淮流域。北宋以后,江獭从黄淮流域消失,反映了黄河泛滥导致的湖泊变迁;最终,江獭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灭绝,现仅残存于珠江口和西双版纳。江獭在我国的区域性灭绝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大型淡水水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92.
通过测定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酸提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桐花树、秋茄两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两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初步探讨了两种红树植物体内各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红树林区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酸提量顺序为:FeMnZnPbCuCrN iCo,Cu和Pb的平均酸提量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同种元素在两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含量顺序一致:Cu为根枝叶;N i为叶根枝;Fe、Mn、Cr、Zn、Pb、Co为根叶枝。两种红树植物对N i、Cr、Cu、Zn、Fe、Mn的富集能力高于Co和Pb。秋茄对Cu、N i、Mn、Fe、Co的富集能力比桐花树略强些,而对Zn、Cr、Pb的富集能力则相对弱些;但两种植物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都达不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两种植物对N i元素的富集能力都大于其他元素,且都集中在叶部,其他元素则主要集中在根部。除N i外,其余元素在两植物体内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桐花树中的Cr和秋茄中的Cu、Zn、Mn主要来源于林地沉积物,其他元素在两植物各部位均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93.
94.
钱塘江护堤抛石铺盖的探地雷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世坤  王惠濂 《地球科学》1993,18(3):345-351
  相似文献   
95.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陶和平  高攀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6,24(6):761-768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当前人类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指标测度的评价模型;同时选取1990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形,通过比较两个年份脆弱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自1990年“一江两河”开发区建立以来,随着区域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不断加剧,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区域未来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因子看,1990年主要是自然因子,2004年人为因子占比重加大;从县域生态环境脆弱类型来看,自199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高脆弱型县由4个增加到10个,县域经济发展越迅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越快,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6.
图们江流域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敬信湿地位于图们江流域下游,中、俄、朝3国交界处,是吉林省主要湿地之一,鱼类资源丰富,植物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众多。目前,由于围垦、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威胁。通过分析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以期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图们江地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岩土力学》2006,27(8):1364-1364
据报道,我国铁路没有“立交桥”的历史将于2008年9月随着天兴洲大桥的建成而打破,并由此将火车在武汉的过江能力提高2~3倍。这座铁路“立交桥”分为2层,从形状上看,它和公路立交没有什么不同,也是立体交叉,3个节点通过铁路引线连结。建成后,火车既可以在滠口站上下天兴洲大桥,也可以在谌家矶站上下该桥,还可以在两站之间来往。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以藏南邛多江变质核杂岩中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仲格耐和倾日二长花岗岩环(株)中的新鲜黑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 同位素年龄测定。仲格耐二长花岗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分别为(13.30±0.32)Ma 和(12.90±2.90)Ma,而倾日二长花岗岩株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则为(12.35±0.14)Ma 和(12.37±0.26)Ma。与倾日岩株相比,仲格耐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值相对较高些,暗示了其相对较早的形成时间。考虑到倾日二长花岗岩株形成之后基本未遭受到明显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因此,12Ma 也许代表了黑云母的结晶时间,属中喜马拉雅时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确切地讲,邛多江变质核杂岩及有关花岗岩类侵入岩的形成时间不是老第三纪的渐新世,而是新第三纪的中新世。本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时代的确定,对于探讨本区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和揭示藏南拆离构造体系的动力学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景观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由于高寒和多风少雨,生态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景观系统抗御和修复干扰的能力微弱.因此,在该地区实施大农业开发工程不能走传统的开荒要粮的道路,而应实施农业景观调整规划,规划的重要内容有3项,即实施现代农业技术使现有的高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使现有的大量中低产田改造成有灌排条件的高产田;选择干旱坡地、不平整土地和与当地农民生活相关不密切的旱地退耕还林还草.从而解决粮食需求问题,遏止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图们江多国经济合作开发区形成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背景,以区域极化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图们江多国合作开发区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该跨国新型开发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动因与内在潜力,以对国内外积极参与图们江地区的合作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