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7篇
  免费   3724篇
  国内免费   6097篇
测绘学   835篇
大气科学   3564篇
地球物理   2838篇
地质学   11554篇
海洋学   1856篇
天文学   223篇
综合类   1012篇
自然地理   1926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795篇
  2021年   830篇
  2020年   732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687篇
  2015年   820篇
  2014年   1151篇
  2013年   984篇
  2012年   1123篇
  2011年   1170篇
  2010年   1087篇
  2009年   1091篇
  2008年   1175篇
  2007年   1215篇
  2006年   1123篇
  2005年   1013篇
  2004年   975篇
  2003年   708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石梁宏  李双洋  尹楠 《冰川冻土》2021,43(1):195-203
多年冻土是含有冰的特殊土体,在自然环境变化及工程扰动下易发生冻胀融沉变形,严重威胁着青藏高原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特别对青藏铁路的畅通运营提出了严峻挑战.以青藏铁路五道梁地区路基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通过建立热-力离散元计算模型,对路基的温度场和变形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离散单元法克服了有限元方法无...  相似文献   
992.
汞作为一种重要的成矿元素,广泛分布于不同地质体中,并参与成岩成矿作用.随着质谱技术的飞跃发展,汞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汞同位素被广泛地应用于示踪地球表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汞污染等.近年来,汞同位素又被应用于揭示行星的演化过程、识别地质历史时期大火成岩省及示踪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93.
李旭平  陈妍蓉 《岩石学报》2021,37(1):253-268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3.5~1.8Ga前陆架和洋盆的常见沉积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构成了世界上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它们成矿过程及其演化的许多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沉积方式的长期变化与地球的环境和地球化学演化有关.条带状铁建造记录了前寒武纪古海洋、古环境、大气条件和细菌代谢条件以及铁的来源和沉积过...  相似文献   
994.
张庆云  吕俊梅  杨莲梅 《大气科学》2007,31(6):1290-1300
根据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1900~1999年全球1°×1°格点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资料,利用物理量诊断、EOF分析等方法,探讨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内部动力过程与大气外强迫因子(海温)年代际变化及对中国夏季降水型的影响。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型有各自不同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及东亚夏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大气外强迫因子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年代际变化(PDO)关系密切;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动能年代际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995.
花粉现代过程研究是基于化石花粉谱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的基础.尽管青藏高原已经有大量花粉现代过程研究,但是仅有少数关于湖泊表层沉积物现代花粉组合的报道.本研究分析了青藏高原草原带和荒漠带34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结果显示,这两个高原植被带的现代花粉组合以草本、灌木花粉占优势,不过特征类群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别.高...  相似文献   
996.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地层时代的新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古生代地层,在构造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一些地层时代的新资料在混杂岩中新发现中二叠世北方型动物群化石;对混杂岩中的花岗岩砾石,测得SHRIMP锆石U-Pb年龄(286.8±5.6Ma),代表岛弧岩浆岩结晶时间;在变蛇绿岩和糜棱岩中采取白云母样品,测得40Ar-39Ar年龄,分别为408Ma和205.7Ma。由此,可以得出开山屯地区地层时代和混杂岩形成与演化的时间表泥盆纪洋壳形成;在中石炭世—中二叠世由南向北的运移过程中,洋壳之上发生硅质和碳酸盐沉积,形成海山;洋壳与由北向南移动的兴凯地块相对运动,二叠纪时向大陆俯冲,在兴凯地块西缘(现代方位)发育岛弧活动,并在中、晚二叠世形成滑塌堆积。可能与晚三叠世的洋壳俯冲作用有关,在兴凯地块前陆边缘发生逆冲作用,形成构造岩片。  相似文献   
997.
北方黄土研究中磁化率分析已越来越多运用到第四纪风尘堆积研究中。采用古地磁极性柱结合磁化率曲线比对定年的方法,初步确定江苏金坛和尚墩遗址750cm厚的地层年龄为330kaBP,对应磁化率曲线判断该区域分别经历了24kaBP左右、110kaBP左右、190—240kaBP左右、300kaBP左右的4个暖湿期,其中间隔有3个干冷时期,具有完整的3个气候旋回。对应地层发育的4个古土壤层、3个黄土层的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虽然古地磁极性定年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以磁化率信息为辅助的条件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局限,获得较为准确的地层年代,多种证据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8.
煤层底板突水是华北型煤田煤矿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水害类型,为解决水害防治工程的科学决策问题,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工程的可靠性,提出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思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传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分析底板水害防治决策支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数据-模型-方案”一体化设计流程,从数据导入、模型驱动、智能决策等3个层次构建底板水害防治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将模型驱动层进一步细分为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图谱构建3项专业化服务,模型库包括底板突水空间点预测模型、疏水降压数值模拟模型、注浆改造工程可靠性分析模型、隔离工程设计模型及底板水害监测预警模型。系统最终输出的决策方案包括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疏水降压Q-t-s方案、区域注浆改造设计及工程可靠性评价、隔离工程设计、底板突水监测预警警情发布。系统通过注浆过程的反馈-控制、突水监测预警的深度学习、疏水降压方案的动态优化等实现其智能决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将会在煤层底板水害防治可靠性保障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沉积物源组成及其演化是研究沉积盆地及盆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对济源地区中-下三叠统3个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碎屑锆石具有6个年龄峰值:270,329,385,450,1885,2511Ma,其中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应来自内蒙古隆起,早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秦岭造山带,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则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下三叠统和尚沟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420Ma,次峰值为745Ma和952Ma,均来自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254Ma,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再旋回的沉积物,次峰值为1690Ma和2524Ma,应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其中1690Ma的碎屑锆石对应了华北板块南缘广泛出露的熊耳群。新元古界碎屑锆石由刘家沟组至和尚沟组增多,说明秦岭造山带基底逐渐剥露,是造山作用增强的体现。中三叠世末,秦岭造山带进入全面碰撞造山阶段,从地质演化过程来看,秦岭造山带在中三叠世也应处于持续隆升状态,然而二马营组中却没有来自秦岭造山带的碎屑锆石记录,而是以华北板块南缘盖层和基底为主,推测秦岭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影响到了华北板块南缘,使华北板块南缘不断抬升,阻挡了秦岭造山带为济源地区提供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00.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爽  王帅  傅伯杰  陈海滨  刘焱序  赵文武 《地理学报》2019,74(11):2401-2410
社会—生态系统(SES)由社会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构成,具有不同于社会系统或生态系统单独具有的结构、功能和复杂特征。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旨在通过适应性的社会权利分配与行为决策机制,使社会—生态系统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可持续地保障人类福祉。适应性治理理论的形成受到“公共池塘资源管理”“韧性”和“治理”3方面理论的影响,并为“转型治理”与“协作治理”提供了建构基础。该理论具有以下3个主要目的:① 理解和应对社会—生态系统多稳态、非线性、不确定性、整体性以及复杂性;② 建立非对抗性的社会结构、权利分配制度以及行为决策体系,匹配社会子系统与自然子系统;③ 通过综合方法管理生态系统,使其可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因此,面对人类行为主导地表过程的“人类世”,实现适应性治理有助于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鉴于中国的生态环境正处于迅速变化时期,且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复杂,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① 理解耦合系统的多元互动过程,增强适应能力;② 强调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③ 提高环境变化背景下理解和预测系统动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