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5篇
  免费   2290篇
  国内免费   2304篇
测绘学   915篇
大气科学   1069篇
地球物理   3763篇
地质学   6967篇
海洋学   663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781篇
自然地理   675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6篇
  1948年   5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 16 % ,介于美国夏季雷暴和日本冬季雷暴之间。负地闪闪击间隔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 6 4.3ms和 46 .6ms。 5 4%的负地闪有至少一次继后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 ,而且有 2 0 %的继后回击其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强度。继后回击强度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例几何平均值为 0 .46 ,算术平均值为 0 .70 ,平均回击数为 3.76 ,39.8%为单次回击地闪。正地闪的多次回击只占 13.0 % ,且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大 ,算术平均值为 91.7ms。  相似文献   
992.
高精度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并行实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波场分裂理论,首先给出了波场延拓的一般方程,即一个上下行波的耦合方程组.通常所用的波场延拓方程就是该耦合方程组的特例.根据平方根算子的近似,推导了一种新的高精度混合法偏移方法,用分裂法即可进行计算.通过对一个横向强烈变速模型的叠后偏移及Marmousi复杂构造模型的叠前偏移计算,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精度较高.采用MPI并行编程实现并行计算,提高了计算效率.该方法可用于对横向强烈变速的复杂构造的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993.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包括两颗小卫星,将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用高分辨率的仪器在近地空间的主要活动区探测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研究磁层亚暴、磁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磁层空间暴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过程;建立地球空间环境的动态模式.为了实现科学目标,赤道卫星和极区卫星上各载有9台探测仪器.赤道卫星的轨道是:近地点550km,远地点60000km,倾角约2.5°;极区卫星轨道是:近地点350km,远地点25000km,倾角约90°左右.为了使双星计划与欧空局ClusterⅡ相配合,赤道卫星计划于2002年12月发射,极区卫星计划于2003年6月发射.双星计划与ClusterⅡ相配合,可形成地球空间6点探测计划,这将成为21世纪初国际上重要的地球空间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994.
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叠前逆时偏移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地质体的垂向深度和横向位置与实际模型有偏离.  相似文献   
995.
广西前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EOF分解和Z指数对广西前汛期(4-6月)降水进行型态分布及旱涝等级的划分,研究旱涝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年际变化,并对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一致性较好;60年代和90年代为旱涝多发年代,70年代以涝为主要特征,80年代以旱为主要特征,影响广西前汛期降水的环流因子主要有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北半球极涡,印缅槽及副热带高压,中低纬太平洋海区对广西前汛期降水多少的影响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南京砂的液化与判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京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土动力学试验中常用的圆形颗粒标准石英砂有一定的差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其水平向强度小于垂直向强度。因此,在同样的标贯击数下,南京砂比标准砂易于液化,在采用基于标准砂的研究结果作为液化判别标准时,可能会高估这种砂的抗液化能力。文章在总结南京砂液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阐明了南京砂液化的特点,提出了南京砂液化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997.
根据场地条件确定地震动时程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行的一些确定地震动时程的方法,利用文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可较为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影响的确定输入地震动时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引言在地震前兆观测中 ,正确地认识和排除观测资料中的各种干扰是准确捕捉地震异常信息的前题。红山地震台地倾斜观测资料中较为明显的干扰有风扰 (通过风压使山体产生形变和洞室内气流变化对观测仪器产生的干扰 )、人员进入观测洞室产生的干扰 (由于体重负荷、气流扰动、洞温变化等产生的干扰 )等。我们还发现架设在同一山洞的 SQ- 70型水平摆地倾斜仪和FSQ型长水管地倾斜仪均记录到一种特殊干扰 ,此干扰在两台仪器上表现出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且幅度大、持续时间长 ,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固体潮汐形态变化 ,使观测资料的内精度降低 ,给地…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山西榆次地裂缝及墙体裂缝的动态监测,发现如下特征:地裂缝总体趋势为增大,年速率小于等于1mm/a。东部地裂缝带地裂平均速率为0.6mm/a,且大于西部地裂缝带,地裂有向东南方向(榆次市区)扩展的态势;从曲线形态看,无论是地面测点还是建筑物上的测点,都不同程度地受气温变化和降水的干扰。裂缝与温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与降水的变化呈正相关。从地裂的分布形状、区域形变场特征及新构造运动的角度看,附近的断裂活动与地裂的发展似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陆面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含有较真实的陆面过程的GOALS/LASG陆气耦合模式, 分别进行亚洲/北美洲陆面蒸散的敏感性试验来研究陆地与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 模拟结果表明:模式气候对地表蒸散的变化是极其敏感的. 尤其是亚洲地表蒸散的变化将引起极为显著的气候效应, 若地表无蒸散将使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变暖变干; 此外, 陆面蒸散的异常还通过季风降水的变化和 β 效应进一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变异; 进而造成北半球甚至全球大气环流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 除了传统观点使人们很重视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降水的影响以外, 陆面蒸散的异常通过季风降水的变化也会对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由此, 夏季陆面蒸散及其水汽相变所致的大气内热源的变化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外强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