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拒马源泉群作为拒马河的源头,受到了较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地下水的水化学、水位动态、泉流量等特征上,对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几乎没有,且对北海泉的成因解释多为粗略的定性概述。为了说明涞源北盆地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详细揭示北海泉的形成模式,首次系统地采集了不同含水岩组的地下水样品,测定了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分。结果表明:样品点δD和δ18O值均落在区域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高程效应较明显,径流途径长,松散含水层径流途径短,受蒸发作用较强;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和松散含水层氘盈余d值分别为6.0‰~11.6‰、4.2‰~11.2‰、3.8‰~8.0‰,较大气降水大部分偏小,表明岩溶水和松散孔隙水经历了不同的流动过程;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从补给区向排泄区各自流动过程中,在小西庄、香炉屯村附近断裂带发生沟通混合,然后在向盆地中心径流过程中受断层阻水上升,上升过程中又接受了松散孔隙水的补给,最后在松散岩层中出露成泉,形成北海泉。在孔隙水混入前,两者的平均补给比例大约为48.4%~57.6%和42.4%~51.6%。  相似文献   
692.
选取山西南部典型岩溶泉龙子祠泉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2018年65年长时序的泉水流量、降水监测数据及1990-2018年的开采数据,分析其动态特征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该泉域泉流量在2.94~8.39 m3·s-1之间波动,多年平均流量为4.74 m3·s-1;年内泉流量对降水补给响应有4个月的时间滞后性;开采量保持较高水平时,泉流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两个阶段(1954-1989年和1990-2018年)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阶段泉流量影响因素主要为前一年降水和前两年降水;1990年开始存在开采活动,第二阶段受降水和开采共同制约,与当年开采量负相关且受其影响最为强烈,其次受前一年和前两年降水影响;整个时间序列上流量误差为11.62%,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93.
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资料分析,对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明显呈现出低孔低渗特征,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半径较小,相对小孔喉所占比率较大,孔喉分选和连通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在总体孔喉较小的背景下,随着较大孔喉半径的增大储层物性变好,而储层物性随着孔喉集中程度的增强而变差。根据经典的孔喉分类标准,将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透储层分为4类:细孔细喉型、微孔细喉型、微孔微细喉型和微孔微喉道型。  相似文献   
694.
庞练  李晓 《地下水》2010,32(2):11-12,24
主要根据仙人洞泉和龙滩泉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内岩溶发育特征,并应用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方法,研究分析了仙人洞泉和龙滩泉形成原因。认为研究区仙人洞泉和龙滩泉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相似,二者与金沙江水水化学组成差异较大,二者均以分水岭附近的石炭系地层为主要补给区,但仙人洞泉还接受更远地段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沿岩溶裂隙和管道系统径流。  相似文献   
695.
河北省中东部区域分布为地下咸水分布区。自大量开采地下淡水以来,出现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资源问题,第四系地下淡水水质呈不断变差趋势,对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成井工艺不严格。本文分析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机制及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696.
尤全刚  薛娴  黄翠华 《中国沙漠》2011,31(2):302-308
 针对民勤绿洲近几十年来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同时大规模开采地下劣质咸水用于农业灌溉的现状,采用咸水沟灌大田试验,就绿洲地下水深埋区(>5 m)咸水灌溉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深埋区,灌溉水带入的盐分是土壤表层盐分积累的主要来源;播种前大定额淡水灌溉,土壤明显脱盐,但随着生长季内咸水灌溉及灌溉定额的减少,土壤开始返盐,到生长季末,根区土壤显著积盐,2 g·L-1和5 g·L-1咸水灌溉下土壤的积盐率分别为22.67%和35.30%;高垄覆膜种植方式下,膜上沟灌对沟下土壤盐分淋洗明显,但是在行间非覆膜区盐分强烈聚集;咸水灌溉导致根区土壤pH值升高,碱化度增大,绿洲土壤存在着明显的碱化趋势。  相似文献   
697.
赵勇胜 《世界地质》2002,21(1):103-104
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9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市举行。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联合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五大洲 2 7个国家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我国向这次会议提交了 4篇论文 ,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一篇。本人受教育部的资助作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宗旨是 :探讨新世纪地下水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 ,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会议包括 1 0个专题 ,下…  相似文献   
698.
从研究娘子关泉群出露区堆积的不同时期泉钙华入手,对泉群自中更新世以来的发育阶段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分析了泉群的时空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4个阶段:Q2时期的泉群发育雏形期,Q3时期的泉群发育全盛期,Q4时期的泉群发育相对稳定期和近代泉群流量衰减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泉点出露位置有规律地发生横向迁移和垂向下移.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降低,从根本上改变了岩溶水流动系统的动态平衡,导致有的泉已干涸,有的将要干涸,泉群流量总体上呈现持续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699.
我国滨海岩溶地区岩溶系统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动力学过程。其中,既有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溶特征,又有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海咸水入侵的影响和改造。目前,海咸水入侵对滨海岩溶系统的影响和改造正在加剧,并将逐渐成为主导因素。防治滨海岩溶区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就是要查明咸-淡水过渡带中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的动力机制。其中,混合溶蚀作用是关键。开展咸-淡水过渡带碳酸盐岩溶解、沉淀动力学的野外现场定位观测和室内动态模拟实验研究,并在查明咸-淡水过渡带碳酸盐岩溶解、沉淀动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滨海岩溶地区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研究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滨海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作用,将有利于查明滨海岩溶形成机理,进而为解决滨海岩溶地区海咸水入侵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00.
李茂玮  田志坚 《内陆地震》1996,10(2):113-120
分析了新疆43号泉水流量的地震前兆特征及大气降水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大气降水过程对流量的影响甚微,影响幅度一般小于1%,但年降水量对流量的趋势变化影响较大,这可能与降水补给经历较长的地下径流有关。对于150km范围内的中强震,43号泉可观测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异常一般在震前5个月左右出现;短临异常也较显著。对一些ML3~4级的地方震,往往仅有短临异常显示。从异常开始至发震一般10~20天,据此可与中强震异常相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