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1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672.
开发咸水扩大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荣 《中国地质》1999,(3):44-44
开源节流是解决当今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开发利用咸水资源是扩大水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所谓咸水,即矿化度大于2g/L的水。在咸水中按照矿化度的大小,可分微咸水  相似文献   
673.
《地下水》1999,(4)
本文通过地中仪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种植地膜棉的灌水均衡试验,得出在棉花生长期内,其灌溉渗漏量及棉花利用地下水量的变化特征。在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灌溉水的消耗主要为棉田蒸腾和深层渗漏。从节水灌溉出发,以试验中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棉花为模型,建立棉花日耗水回归方程f(t),并依据棉花根系利用土壤水的能力,确定最佳灌溉湿润深度,通过对回归方程积分计算,制订出棉花不同时期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674.
淮北地区灌溉水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家良  乔建华 《地下水》1999,21(1):17-22
本文以位于安徽淮北平原固镇县韦店灌区为研究对象,以灌溉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系统运行约束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供水量、作物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机泵提水深度、除涝渍埋深等条件,优化计算不同水平年农业最优种种植模式及各种水源的最优分配,并提出最佳的灌溉工程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675.
冷凉气候区水稻高产的一种地温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风岐  刘兴 《气象》2000,26(8):47-49
通过分析敦化市历所水稻产量和6 ̄9月5cm平均地温的关系,提出水稻高产的地温指标。根据不同年份和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灌溉措施,通过调控5cm地温使之达到的要求,通过1986 ̄1990年的试验,水稻均获得了高产,提供了冷凉气候区水稻高产稳产的一种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676.
本文建立了内陆单斜构造内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三维可混溶溶质运移模型.同时,为了尽可能提高模拟精度,还建立了区域二维水流模型和水质模型,为三维模型提供边界条件.模型应用于描述柳林电厂水源地咸-淡水界面运移特征,模拟效果良好,还据此预报了咸水入侵的可能性并探讨了淡水流的强弱对咸-淡水界面运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7.
西北干旱区绿洲不同灌溉制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耦合了包含土壤-植被-水文-积雪参数化的陆面过程的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将水平分辨率提高到1km,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不同水量灌溉对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运用保持土壤体积含水量稳定的方法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7月下旬在不同灌溉制度滴灌下土壤、径流与近地层大气的不同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 当按50m3/hm2/天的水量进行隔天灌溉,或隔4天灌溉一次,土壤体积含水量不能保持稳定,需要补充灌溉才能保证其稳定,所以这样的灌溉制度不适合于7月下旬的河西绿洲。2. 均匀施灌10天,每天施灌50m3/hm2;施灌5天,隔一天施灌100m3/hm2,以及隔4天施灌一次,每次灌水250m3/hm2这三种灌溉制度中,前者形成的径流最小,土壤湿度变化幅度也最稳定,所以是最优的灌溉制度。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设备、人力等一系列客观条件限制,每天平均施灌的灌溉制度难以实现,可以采取相近的灌溉制度,如隔天施灌,尽量缩短两次灌溉间隔时间,每次所需的灌溉量很小,使得滴灌水量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土壤水,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所以说,为了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应该在选取合适灌溉水量的基础上,依合理的施灌制度进行灌溉,这样的水其利用率会比较高,达到节水灌溉的功效,从而为干旱区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678.
赵勇胜 《世界地质》2002,21(1):103-104
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9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市举行。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联合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五大洲 2 7个国家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我国向这次会议提交了 4篇论文 ,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一篇。本人受教育部的资助作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宗旨是 :探讨新世纪地下水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 ,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会议包括 1 0个专题 ,下…  相似文献   
679.
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根据我省冬小麦的生长规律及冬小麦优化灌溉技术推广经验,建立了冬小麦土壤墒情预报及优化灌溉技术的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报未来1个月的土壤墒情变化,并可根据我省小麦的不同发育期给出以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两种灌溉建议.  相似文献   
680.
生态用水的概念界定及其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通过对生态用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西北干旱区的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实施生态用水的策略:(1)把生态用水放在西北干旱区经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优先考虑;(2)对天然植被,特别是在干草原和干旱的荒漠草原区域,通过人工降水补充其用水;(3)对人工植被,以引水灌溉为主;(4)对于绿洲,结合生产用水进行合理再分配;(5)充分发挥西北干旱区的廓道效应优势;(6)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大力开展节水灌溉;(7)协调好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