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0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我国早期后生动物群的特异埋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瑞东  赵元龙 《沉积学报》1999,17(1):161-165
通过对早期后生动物群产出层位的沉积特征、沉积层序和化石埋藏特征的研究,认为在海湾和局限海环境,早期后生动物群往往产于海侵体系中,而陆棚环境则保存在低水位体系;同时提出了两种早期后生动物群埋藏保存机理,一种是沉积事件(风暴流或浊流)破坏了生物生态环境,使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并被快速埋藏保存;另一种是海平面脉动引起环境变化,使早期后生动物死亡,在还原环境下埋藏保存。因此,认为海平面变化与早期后生动物群的埋藏保存有着密切关系。在提出两种早期后生动物群特异埋藏机理的基础上,并认为由前寒武纪至寒武纪,只要沉积环境、沉积序列类似,就有可能发现早期后生动物群,这对寻找新的早期后生动物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禄丰老长阱含新的蜥龙动物群地层剖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禄丰县街乡老长阱村附近侏罗系剖面,并与禄丰盆地侏罗系剖面进行对比,对老长阱上禄井组(中侏罗统)蜥龙动物群的性质人予确认,改写了自1938年研究禄丰群以来,上禄丰组无蜥龙动物群的历史,对研究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析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93.
新疆哈密玉西银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周济元  崔炳芳  陆彦 《矿床地质》1999,18(3):209-218
玉西银矿床产在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藓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大理岩间的韧性剪切带、韧脆性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矿石由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和黄铁矿等40余种矿物组成;围岩蚀变有硅化、内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经历热液成矿期、叠加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矿质源自地壳浅部和深部岩石,介质来自地壳封存水、变质水和雨水的混合水,热源主要来自地壳圈层剪切热。在同构造、中低温、中  相似文献   
94.
新疆哈密新发现的张宝山铷矿床是近年东天山地区典型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为研究花岗岩成矿作用、指导东天山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矿床成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高硅、富碱,且Na2O>K2O、高F(>2%)、高Rb,∑REE含量介于21.4×10-6~190.4×10-6之间,具强烈的负Eu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M”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以富含Li、Rb、Cs、W、Sn、Nb、Hf、Th、Ga等稀有、稀散元素为特征,为稀有金属矿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演化不同相带中F含量高,且寄主于云母中,F与稀有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迁移到岩体中。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铷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在造岩矿物钾长石及白云母中,且矿脉中Rb的品位与这2种矿物含量呈正比,含铷岩体先后侵入淡色花岗岩、含天河石花岗岩、天河石花岗岩、含黄玉天河石花岗岩、黄玉钠长石花岗岩、含天河石花岗伟晶岩脉。越演化到晚期,Rb品位越高。综合分析认为,张宝山铷矿经历了多阶...  相似文献   
95.
新疆哈密卡拉塔格铜(锌)矿红石幅(K46E009008)1∶50 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和行业其他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1∶200 000、1∶5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专项填图,并应用室内与室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本数据库将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大柳沟组、下志留统红柳峡组和卡拉塔格组的建造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把图幅内侵入岩时代划分为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等3期,建立了岩浆岩演化序列。图幅区内有大中小型矿床和矿点共8个,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志留纪、石炭纪,赋矿围岩为火山碎屑岩和次火山岩,该区优势矿产以铜锌金为主,矿床类型以VMS型和次火山热液脉型矿床为主,分布在图幅东南一带。除金属矿产外,尚有膨润土矿床产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本数据库包含5个地层单位和3期岩浆岩资料,数据量约为 15.1 MB。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该图幅 1∶50 000 矿产地质调查示范性成果,对该区矿产资源研究和勘查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属于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7.
The Bivalve Yangtzedonta is not the Brachiopod Xianfengell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The alleged "holotype"of the bivalve Yangtzedonta primitiva Yu.1985 figured by Qian (2001) is a broken and distorted specimen of the brachiopod Xianfengella prima He and Yang, 1982 and not the holotype of Y. primitiva. Qian contends that the oldest recognized monoplacophoran, Maikhanella pristinis (Jiang, 1980), is neither a monoplacophoran nor the oldest molluscan fossil in the Meishucunian Stage of China. Furthermore, he considers that the oldest bivalve Xianfengoconcha eUiptica Zhang, 1980 is an inarticulate brachiopod, not a mollusc. WatsoneUa yunnanensis (He and Yang, 1982), is associated with Yangtzedonta primitiva Yu but indicates no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es Rostroconchia and Bivalvia in the Lower Cambrian Zhongyicun Member of the Yuhucun Formation. Qian's confusion in using non-molluscan fossils to discuss the early evolution of shelled molluscs also confus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respective groups.  相似文献   
98.
The cross-sec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s of wing membranes from the ctenochasmatid pterosaur Beipiaopterus chenianus were observed throug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ng membrane contains a high density of blood vessels, implying strong thermoregulatory function, similar to that of a bat wing membrane. This is the first comparison of the microstmctures of pterosaur wing membranes with those of the modem bat. It is inferred that a bat-like physiology exists, at least in relatively small pterosaurs suggesting that these pterosaurs were warm-blooded, active fliers.  相似文献   
99.
化石的记忆     
《西部资源》2008,(2):32-32
●阿拉善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1959年中苏古生物考察队发现,位于阿拉善左旗吉兰泰盐池北部地区。恐龙动物群以阿拉善原巴克龙、戈壁原巴克龙、毛尔图吉兰泰龙、大水沟吉兰泰龙、鹦鹉嘴龙、懒龙和鳄龙等的繁盛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0.
化石的记忆     
●晚始新世中期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1929年发现的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主要分布于四子王旗境内,以兔形类的链兔,雷兽类的大角雷兽、副雷兽、晚雷兽,两栖犀类的副两栖犀、副卡地犀,鼷鹿类的脊齿鼷鹿,及古老的娅兽、蒙古中兽等繁盛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