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5篇
  免费   2125篇
  国内免费   2004篇
测绘学   1436篇
大气科学   1109篇
地球物理   2948篇
地质学   4235篇
海洋学   1094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827篇
自然地理   102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10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主要由潮坪沉积组成。根据遗迹化石与沉积特征,固底控制的遗迹化石Gyrolithes常常与沉积性不连续面(海泛面)有关,潮控滨线中的准层序由三类岩相组成,其中含砾砂岩相(相A)为潮道沉积,未见遗迹化石;含交错层理细砂岩相(相B)为砂坪沉积,仅见少量的遗迹化石Skolithos;强生物扰动粉砂岩、泥岩相(相C)为砂、泥混合坪沉积,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代表Skolithos-Cruziana混合遗迹相。  相似文献   
922.
923.
华北型煤田防治水决策优化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组的立体充水结构,是华北煤放床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主要特征“拟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和其对应的优化管理模型不仅从立体空间的尺度真实地描述了其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而且本身也是一项能够为该类型煤田矿井防治水决策系统提供定量科学依据的防治水技术。  相似文献   
924.
四湖排水系统运行规划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四湖排水系统的运行特点,应用大系统理论对系统进行了递阶分析并确定了该系统运行规划的NLP/DP/LP优化模型结构。在确定系统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分层建立了系统运行规划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925.
926.
莫霍面,下地壳与岩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昌前 《地学前缘》1998,5(4):201-209
美国地质学会近期在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召开的关于地壳分异作用的Penrose会议,以Ivrea带大陆地壳剖面为样板,讨论了与大陆生长和演化有关的主要过程。文中结合会议情况,评述了岩浆作用与大陆生长、莫霍面演化和地壳动力学的关系。大陆壳特有的成分和大的花岗岩基的形成,要求下地壳有大体积的基性超镁铁质岩存在。这样的基性超镁铁质岩,既可能代表囤积在下地壳的幔源岩浆,也可能是幔源岩浆分异的堆积岩,或是在壳内分异作用过程中产生出花岗质熔体后的残余体。在伸展构造区,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强烈地影响了大陆壳的结构、组成和热状态,而在陆陆碰撞带,由于地壳加厚,下地壳的基性超镁铁质岩石会转变为“榴辉岩”,促进地壳沉没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由于地壳岩石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地球物理莫霍面与壳幔边界可能并不对应。莫霍面和地壳对岩浆的密度过滤作用,又控制了大陆壳中岩浆的侵位和演化。  相似文献   
927.
中国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我国对深部构造研究的进展情况。曾经在几个不同地区进行过地震测深的工作,有些地区发现地壳中存在高速或是低速的夹层。曾经利用数字计算求得不同地区的地震面波频散,并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地壳的参数。根据地震面波频散的特征,可以研究我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分。  相似文献   
928.
京津唐地区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1979年间在京津唐地区完成了八条地震转换波测深的剖面工作,本文介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结果表明转换波法用于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的探测是有效的。深部构造剖面与震源分布的对比表明,本区几乎所有强震震源都分布在“花岗岩”层的某些特殊部位上。唐山和马坊大震地区的深部构造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就是“花岗岩”层的相对隆起,上地幔界面的强烈凹陷,岩石圈相应地急剧增厚以及存在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929.
关于渤海7.4级地震震源断层面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序列。发生在郯城-营口大断裂的西侧,震中区位于冀-渤断块、鲁西断块和胶辽断块的交界部位,是一系列北西向构造与郯-营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利用主震的纵波初至符号,求得两组节面解。Ⅰ组: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80°;Ⅱ组:走向292°,倾向南西,倾角75°。究竟那个是主震震源的断层面,是个被关注的问题。在构造复杂的渤海地区,基本上依地球物理资料推断断裂的展布情况,可靠性较差;且据所获零星散布于海岸的震前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分析震源断层面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对于震源断层面的走向存在有北北东向或北西向两种不同的意见。此两种看法基本上属推测性质,未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相似文献   
930.
用瑞雷和乐夫面波羣速度确定我国地壳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方法及所用資料本文根据三十九个地震,利用基型面波羣速度的方法,确定了我国东半部、浅海区及西藏高原东部的地壳厚度。所用資料包括我国十个基本地震台上基式地震仪的記录,选用地震的震級均为5級以上,除个別地震外均为浅源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