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的曼氏无针乌贼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2.
海洋表层叶绿素浓度的激光雷达测量方法和海上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激光感生荧光的原理和叶绿素分子的荧光谱特性,研制一套激发波长为532nm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海洋表层叶绿素分子浓度的快速测量。应用该系统于1994年10-11月进行一次长距离的海上现场实验,对东海(2-32°N,122—129°E)21个站位的表层叶绿素浓度进行了测量,得到0.15μg/L-1.10μg/L范围的表层叶绿素分子的浓度分布。测量结果与水样的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3.
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学和免疫学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血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活性研究。根据血细胞大小和美兰染色结果,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2类:较小的血细胞圆形,直径7.65~8.28μm,细胞核卵圆形,核质比约0.66,约占细胞总数的45.3%;较大的血细胞圆形,直径9.58~10.42μm,细胞核肾形,核质比约0.40,有些细胞具双核,约占细胞总数的54.7%。饥饿乌贼血细胞数量较正常乌贼有明显下降(t-检验,P<0.05),较大血细胞的比例有所上升,可达70%。细菌吞噬试验结果表明,较小血细胞对细菌无吞噬能力,而较大血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菌吞噬能力。饥饿组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吞噬活力稍低,但并无显著差别(t-检验,P>0.05)。对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研究,为探索曼氏无针乌贼免疫防御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4.
江苏省西部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光谱学特征和来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光谱学手段研究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与结构,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单位浓度可溶性有机碳在254和28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SUVA)测定结果表明,各湖泊芳香性程度及分子量大小依次为邵伯湖>天岗湖>白马湖>石臼湖>洪泽湖>固城湖>骆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特定波长下吸光度的比值(E2/E3、E3/E4)显示邵伯湖和白马湖中的DOM结构复杂、分子量大、苯环多,以腐殖酸为主要成分;其它湖泊的DOM腐殖化程度较低,以富里酸为主.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275~295nm)拟合结果也同样表明邵伯湖DOM分子量最大,而宝应湖最低.各湖泊荧光指数和生物指数分别处于1.13~1.30和0.47~0.67范围内,体现出DOM强烈的陆源性.四个主要荧光峰的相对荧光强度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湖泊的类腐殖酸及类蛋白物质可能有着相同的来源.结合这些湖泊的特征及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初步推断经入湖河流携带的由农业及其下游产业产生的有机质是江苏西部湖泊中DOM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5.
基于活体荧光的藻类识别测定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研制使用单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浮游植物荧光自动监测仪为目标,针对12种我国近海常见浮游植物种,选取12个激发波长点(400、430、450、460、470、480、490、510、525、550、570、590nm)的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作为特征谱,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加以解析.实现了各门类浮游植物的识别测定,特别是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所测样品中,单门类浮游植物样晶共有79个,识别正确率为96%,回收率≥68%,其中85%的浮游植物样品回收率≥80%;多门类浮游植物的混合样品共有17个,识别正确率为76%,回收率≥74%.  相似文献   
136.
四川省攀枝花市阿喇地区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大田背斜南翼,石墨矿产于前震旦系康定群咱里组地层中。矿床属于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矿体严格受层位的控制,石墨为片麻岩型及片岩型。通过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比分析,类比区内典型石墨矿床,认为阿喇地区石墨矿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混合岩化等因素影响。经综合分析,认为阿喇地区石墨矿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7.
黄少华 《地质与勘探》2023,59(6):1182-1193
选取经济高效、轻便无损的分析技术是当前砂岩型铀矿绿色勘查和研究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便携式色度、X荧光(XRF)、高光谱的光谱学技术,全面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特拉敖包铀矿产地环河组红杂色含矿建造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构建了不同颜色砂岩的定量标准色度区间,查明了红色砂岩具有赤红色强氧化、褐(紫)红色较强的差异后生氧化作用;过渡带褐灰色和灰绿色砂岩普遍具有一定的弱氧化性,红度a的曲线发生多次渐变过渡,矿带内部存在多个氧化还原的地球化学界面,形成了多段的铀-钼-钒-铌等变价元素的共伴生富集。以上信息指示了研究区氧化还原作用的主成矿机制;绿色还原砂岩的红度值最小,是后期碱性还原流体渗出改造的产物。流体活动导致环河组地层发育绿泥石化、铁的还原-迁出、局部碳酸盐化等蚀变。该研究为沉积盆地不同地球化学性质含铀建造多尺度的铀成矿环境快速评价提供了案例及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8.
根据实验区褐铁矿体相对于围岩具有高极化率、高电阻率的物性差异,工作中采取极化率与电阻率相乘的数据处理方式,有效地突出了褐铁矿体与围岩的界面。通过类比,推测出两处可能存在褐铁矿的靶区。此方法效果明显,物性资料与工作方法可供周边地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9.
《岩土钻凿工程》2011,(1):50-50
2011年2月2513,全球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专业公司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以下简称:帝斯曼集团)在其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中国研发中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帝斯曼复合材料树脂总裁Michael Effing先生、帝斯曼树脂亚洲业务总监StephanDusauh先生、帝斯曼复合材料树脂亚洲业务总监唐航初先生以及超过50家的主流媒体与专业媒体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也应邀派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140.
使用配备Linkam冷热台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融合二氧化硅毛细管样品,在-120~31℃温度区间,1 200~1 500cm-1光谱区间上,原位采集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并针对CO2特征拉曼光谱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融合二氧化硅毛细管样品中的流体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毛细管样品进行拉曼光谱采集,该实验获得了流体包裹体中CO2气相、CO2液相、CO2固相、CO2水合物相和CO2水溶液相的特征光谱。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区间上,CO2固相和CO2水合物相特征峰的稳定性,有助于鉴别拉曼光谱;同时,CO2气相、CO2液相和CO2水溶液相费米共振峰峰位因CO2压力或密度影响而发生变化。此外,该实验在温度变化过程中,鉴定了不同相的拉曼特征光谱。结果表明,激光拉曼光谱结合显微测温技术能够有效鉴别包裹体中不同的流体相,获得相变过程,确定相变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