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5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1593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50年   8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5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8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10篇
  1940年   7篇
  1939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四川省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在不同的尺度上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其中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结合近30年来四川省特别是造山带地区开展的蛇绿岩和洋板块地层等调查和研究成果,以李廷栋所提出的洋板块地质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合和存在状态为基本原则,划分出秦-祁-昆造山系、勉县-略阳对接带、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以及扬子克拉通4个一级构造单元,包括11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4个三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22.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23.
曹入文  周训  陈柄桦  李状 《地学前缘》2021,28(4):361-372
温泉的水化学和成因研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四川巴塘县茶洛温泉的分布受茶洛—松多断层带的控制,沿北东—南西向的河流两岸出露,附近出露三叠系灰岩、砾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在温泉区出露有近20个泉眼,对其中10个泉眼进行采样测试。受出露点冷水混入的影响,东北部的两个泉眼温度为45~51 ℃,中西部地区的泉眼温度为77~89 ℃,部分为沸泉泉眼;各泉眼流量为0.01~1.8 L/s;pH值为6.1~8.1,矿化度为0.39~1.06 g/L,F-含量为15~22 mg/L,偏硅酸含量为69~356 mg/L。泉水主要阳离子为Na+、K+和Ca2+,主要阴离子为 CO 3 2 - HCO 3 -、Cl- SO 4 2 -,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研究区地下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高程约为4 400~4 800 m,补给区年均气温在-10 ℃左右。利用SiO2温标估算茶洛温泉热储层温度约为150~200 ℃,热水循环深度约为2 810~3 480 m。茶洛温泉为大气降水入渗后在地下深循环过程中被大地热流加热,再沿断层带在河谷涌出地表而形成的温泉。在河流西北岸分布有灰岩,地下水溶蚀形成空洞,来自浅处的冷水和来自深部的热水在空洞中混合并被加热至沸点,导致热水间歇性上升喷出地面,形成间歇喷泉。  相似文献   
124.
利用1961~2011年四川142个代表站的逐月雾日数资料,通过一元回归线性倾向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四川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雾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川西高原雾日明显比四川盆地少,高原大部地区整年无雾出现(平均雾日<1d),四川盆地平均雾日达到37d,其中峨眉山常年处于雾的笼罩之中(平均雾日达311.8d);(2)雾日数季节变化与下垫面地理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盆地雾日最多的季节是冬季,高原雾日最多的季节是秋季;(3)四川雾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历了偏少-偏多-偏少的过程,总体呈现随时间增加的趋势;(4)四川年均雾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高原为负变化趋势,盆地为正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5.
四川盐边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角闪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保民  沈上越 《矿物学报》1989,9(4):364-371
本文采用光学法、探针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杂岩体中角闪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各期岩体中角闪石的特征。从早期到晚期,角闪石光性呈递变关系,2V由(-)76.7→(+)84.2;化学成分呈规律性变化,Si、Fe含量减少,Al、Mg、Na含量增加,矿物种属明显地呈浅闪石质角闪石→含铁韭闪石→韭闪石的变化规律,因而首次在该区确定了含铁韭闪石、韭闪石矿物的存在;红外光谱随T类阳离子Al~(Ⅳ)/Si值,C类阳离子Fe/Mg值呈规律性变化;晶胞参数也显示规律性变化,a由9.838—9.866A,b由18.047—17.980A,c由5.308—5.295A,V由910.73—906.55A~3。清楚地反映了该区角闪石各期演化上的“血缘”关系和差异。同时,探讨了各期角闪石的结晶温度(770—1114℃);成因类型为基性及超基性岩浆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超基性岩具有地幔交代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26.
四川盆中玉米产量丰歉对盆中乃至全省粮食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针对该地区玉米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试验资料、物候资料及长序列社会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为依据,定量、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影响盆中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原因、致害指标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27.
东北寨金矿床的容矿岩石为砂板岩类的断层泥砾岩和千糜岩化碎粒岩,其层位属上三叠统;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角砾状灰岩中金矿化,金含量为1.10×10 ̄(-6),其层位属石炭—二叠系,因而拓宽矿区的找矿范围。  相似文献   
128.
选取6个样地,以“空间代替时间”法研究了官司河流域的松柏栎混交防护林的优势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各种群在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普遍更新欠佳,林木大小级结构呈不稳定或衰退状态,据非线性演替理论,并结合防护林现状,预测防护林的可能演替趋势为:今后人为干扰若能保持较长期相对稳定,则针阔叶混交的群落类型亦将保持基本稳定;但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渐分化成松栋混交林和柏栎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分析陕西省南部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和问题,从自然条件差异入手,提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规划、调整用地结构,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多种农业商品经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0.
选用本世纪30年代以来四川省纪录年限最长的33个(其中21个代表站,12个参考站)气象观测站资料,按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气候异常的统一标准,给出了近六十年逐年各月气温异常年表。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讨了近六十年全省范围气温异常出现的特征及年际变化,并与全国大范围的气温异常进行对照,研究四川区域性气温异常与大气候背景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