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许卫卫 《地震学报》2017,39(5):806-813
本文采用多通道相关分析方法测量并分析研究了国内地震观测常用的6种进口地震数据采集器的自噪声.结果表明:6种进口地震数据采集器无论在普通增益还是高增益模式下,当频带范围处于1 Hz以下时,自噪声均低于NLNM低噪声模型(灵敏度按750 V·s/m换算);在低增益模式下,当频带范围处于1 Hz以上时,各数据采集器的自噪声与NLNM低噪声模型高低交错,须根据观测目的谨慎使用;Q330HRS和Reftek-130/130S型数据采集器的高增益模式较适合测量宽频带地震计的自噪声.   相似文献   
992.
防弯器是柔性管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附件,其与柔性立管相互作用带来的非线性问题使得预测其疲劳寿命十分困难。以南海某油田柔性立管防弯器为例,采用ABAQUS建立了柔性立管与防弯器的“管中管”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两者之间的间隙和滑动摩擦,以及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等因素。在加载方式上利用“位移”载荷取代传统的“力—角度”载荷,更符合工程实际。利用防弯器材料的ε-N疲劳试验曲线,结合防弯器的应力分析结果,得到危险截面的疲劳寿命。考虑材料非线性的管中管模型和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可为今后运动监测数据的利用和防弯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两类铅阻尼器的滞回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制一套具有竖向耗能能力的抗倾覆装置过程中,针对该装置对阻尼器的要求,设计了两种铅阻尼器,铅剪切阻尼器和钢铅组合耗能器。根据实验得出的两种铅阻尼器的滞回曲线的基础上,简化滞回规则,并通过算例分析,给出控制效果分析。分析表明,两种阻尼器对结构的竖向震动起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内藏X形软钢板铅复合耗能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遵循“综合利用不同耗能原理或机制来设计新型耗能减震器”思想,研制了内藏X形软钢板铅复合耗能器,并对三种不同构造方式的软钢铅复合耗能器以及一种软钢组合耗能器进行了循环加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这四种耗能器的工作性能与耗能性能,揭示了耗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内藏X形软钢板铅复合耗能器具有初始刚度较大、极限承载力较高、变形能力与耗能性能良好的特点。因为这种耗能器造价低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合适的控制模型参数能够保证被控对象在较快的响应时间和较小的超调量下达到控制目标,无人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模型参数的优化设计对提升水下航行器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水下航行器空间运动学方程,基于 Modelica 建模语言构建了航行器虚拟样机及其定深控制模型。然后,以响应时间和超调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建立了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模型参数多目标优化流程,基于 OPTIMUS 平台构建了水下航行器定深控制模型参数优化设计工作流。以某水下航行器为对象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快速获得较优的 PID 控制模型参数,优化后的水下航行器定深运动控制特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96.
围绕潜航器距海底高度及其姿态测量误差对地形匹配定位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利用改进的步长迭代法 和双三次内插法,实现水下声线的定位仿真;随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定量分析高度、姿态角测量误差对地形 匹配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而构建数学函数模型用于描述姿态角、高度与匹配定位精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 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模型预测地形匹配误差,可靠性为81.33%,并且其模型计算的定位误差限 差的适用性为98%。  相似文献   
997.
在介绍单板机PhyCORE-591和Flash存储器K9K8G08UOM的基础上,解决小型自主水下航行器大容量数据存储问题,并给出PhyCORE-591和K9K8G08UOM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潜航器电推进系统广泛采用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永磁同步电机,需要结合转子位置传感器实现其高性能控制。采用霍尔磁极位置传感器可以节省体积,但低分辨率的位置信号不能满足电机的高性能控制需要。基于霍尔位置信号和平均速度采用线性插值方法估算转子实时位置,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针对霍尔信号偏差导致估算位置在修正处发生突变的问题,通过改进平均速度计算和位置修正方法平滑位置估算值,抑制了因估算位置突变导致的电流畸变,实现了潜航器推进用永磁同步电机的低噪运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多 AUV 集群控制是指通过多 AUV 相互协调完成特定的作战任务,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协同编队、协同导航、任务分配、通讯机制、协同定位、避碰和避障等。多 AUV 集群控制技术注重系统的冗余性和时效性,系统对个体的失效具有鲁棒性。系统性地阐述了集群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探讨了多 AUV 集群控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对比了目前各类先进集群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 AUV 集群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对集群控制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为有效提高无人潜航器(UUV)水池总体性能评估试验能力,以国内三大UUV重点实验室试验水池尺度及设施配置情况为基础,结合UUV原理和结构组成,分析了UUV水池总体性能评估具体试验需求。通过分析UUV试验水池体量特点和水池设施配置需求,总结了9项UUV水池性能评估试验需求。为下一步水池规划建设和开展各项UUV水池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