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539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1769篇
海洋学   35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张昭  刘奉银  李荣建  柴军瑞  张崇帅 《岩土力学》2016,37(10):2845-2850
通过土颗粒间形如液桥的水分毛细力认识和解释非饱和土的持水特性日趋为土力学界所关注。为研究黏土颗粒间液桥毛细力的演化规律,将黏土颗粒其简化为一对平行的片状颗粒,不考虑黏土颗粒表面的粗糙度。以Young-Laplace方程为基础,推得表征黏土颗粒间液桥毛细力关于固-液接触角和液桥体积的无量纲表达式;再令该无量纲表达式为0,绘制出固-液接触角与无量纲液桥体积的关系曲线,将1/3<vLB<1范围划分为液桥的断裂区、形成区和消失区,这种分区方法对描述黏土样在毛细阶段和吸附阶段的持水特性至关重要。最后,分析了液桥形成时毛细力与液桥体积和固-液接触角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固-液接触角一定时,液桥的毛细力随其体积增大呈递增趋势,而当液桥体积一定时,其毛细力随固-液接触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2.
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动态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压实度和水泥含量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为分析动态回弹模量的应力依赖性,研究采用了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偏应力与围压均对动态回弹模量有显著性影响,但偏应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鉴于动态回弹模量是偏应力和体应力的函数,在分析现有动态回弹模量本构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采用偏应力和体应力为变量的3参数复合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证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研究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水泥剂量下水泥改良高液限黏土的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为基于动力学的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993.
东山湾海水中Fe(II)和Fe(III)相互转化围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 年8 月与11 月在东山湾海域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中溶解态Fe(II)和Fe(III)含量、浮游植物叶绿素a、营养元素及其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夏、秋季海水中Fe(II)浓度及其在总溶解铁中所占比例均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 呈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9、0.9219。现场围隔实验表明, 海水中总溶解态Fe 含量在24 h 内有较大的变化, 最大减少量达到17.4%。DS2 站点海水中Fe(II)浓度及其在总溶解铁中所占比例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最高值与初始值相比较, 叶绿素a 较高的DS2 站点海水中Fe(II)浓度增加较叶绿素a 较低的DS5 号站点高0.053μg/L。Fe(II)和Fe(III)加富实验研究了溶解态的Fe(II)和Fe(III)在海水中相互转化。高浓度的Fe(II)在海水中被氧化成Fe(III),海水中浮游植物也会引发光还原作用使Fe(III)还原成Fe(II)。  相似文献   
994.
《海洋地质译丛》2012,(2):46-46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萨缪里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利用电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异丁醇的方法。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该学院化学及分子生物工程系的廖俊智教授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将电能储存为高级醇形式的化学能的方式,可作为液体运输燃料使用。廖俊智说:“目前一般使用锂离子电池来储存电力,存储密度很低,但当以液态形式存储燃料时,存储密度能显著提升,并且新方法还具备利用电力作为运输燃料的潜力,而无需改变现有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95.
大兴断层是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北部的廊固凹陷的边界大断层,控制着整个凹陷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根据大兴断层的走向特征,将研究区内的大兴断层分为东北段、中段、西南段3段,并对其结合处成因进行了探讨。文中首次将大兴断层断面以三维立体形态展示出来,并对大兴断面的三维几何形态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大兴断面是个由多个倾斜面组成的曲面,每个相邻的倾斜面通过轴面而分隔。轴面通过其走向特征,分为横向轴面与垂向轴面,其中横向轴面为平行断层走向的轴面,而垂向轴面则是垂直断层走向的轴面。通过4个横向轴面与2个垂直轴面将大兴断面分为10个区,每个区都有各自的形态与特征。对大兴断层的活动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兴断层初期是以多米诺式运动模式为主,后期在翘倾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形成上陡下缓的犁式断层。其上盘地层的运动模式则是初期与断层同时发生旋转,地层陡且直,在上陡下缓的断面形成后,以斜剪切模式运动,形成滚动背斜。  相似文献   
996.
粤北山区地形因素对耕地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地资源结构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翁源县为例,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改进的地形分布指数来分析粤北山区地形对耕地的分布与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对地形十分敏感.研究区内,耕地分布频率最高的地形范围是坡度2°~4°和海拔0~200 m.1993~2005年12 a间,耕地面积增加了94.9 km2.增加的耕地主要处在低海拔、缓坡区域(100~200 m范围内耕地增量占总的耕地增加量的94.8%,0°~2°范围内耕地增量占总的耕地增加量的82.8%).新增的耕地主要是作为后备耕地资源的林草地转化而来,耕地分布有向高海拔区域扩展的趋势.地形不但影响耕地的空间分布,还影响耕地的质量,并且海拔和坡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机制也不同.改进的地形指数能更有效的描述和比较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分析栾城县现代种植业结构演替基础上,对当地1984-2006年种植业系统能流动态分析表明: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的有机能投入从90年代中期占绝对优势,能流循环指数从1984年0.5持续提高到2000年0.62,无机能后期快速增长使有机能和无机能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所趋缓。而粮食生产的能流动态分析除表明上述趋势外认为总体能效从1993年1.78下降到目前1.67并不显著,同时无机能增加主要是农机、灌溉等耗能引起,有机能促进系统内生循环的同时与能源动力、化肥等无机能投入不断协调形成稳定高产的组合体系。未来优化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节能减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加强秸秆间接还田的农牧结合制度,节水灌溉制度及与之配套的作物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998.
酸污染红土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酸浓度和养护时间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酸污染红土的颗粒组成、比重和界限含水率等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洗盐、加分散剂,酸浓度较低时粉粒含量减小,酸浓度较高时粉粒含量增大;随养护时间延长,浓度较低时粉粒含量减小,浓度较高时粉粒含量先增后减;洗盐后粉粒含量减小,不加分散剂粉粒含量增大。酸污染红土的比重、液塑限与塑性指数随酸浓度的增大和养护时间的延长总体都呈减小的趋势。酸污染红土物理性质的变化可以从酸污染红土所存在的腐蚀、成盐和溶解三个阶段来解释。  相似文献   
999.
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效应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环境同位素及其Tamers、IAEA模型应用研究表明,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补给源属性和数量密切相关,具有非均一性;东部以山区降水通过出山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西部冰川雪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是主要补给源,下游区依赖中游区河水下泄状况,蒸发特征明显。东部同位素较新且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同位素较老且地下水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同位素与山区河水相近,细土平原带地下水补给河水;高台一带受酒泉低氚值地下水补给影响而河水和地下水氚值都偏低;近河道带地下水年龄较新,远离河道则较老。因此,充分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转化规律,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以碳酸钡、碳酸钙和氧化铝为原料,设计配方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制备了铝酸钡-钙复相水泥.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铝酸钡与铝酸钙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溶过程及相转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首先形成大量的铝酸钡,随着温度升高,铝酸钙含量增多.同时,还出现了少量七铝酸十二钙、铝酸二钙和铝酸三钙.铝酸钡呈柱状,铝酸钡-钙固溶相主要由板状六角形或钝圆状小晶体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