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0篇
  免费   2174篇
  国内免费   3064篇
测绘学   309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716篇
地质学   10480篇
海洋学   680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752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617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509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450篇
  1997年   438篇
  1996年   383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问题,通过对河北平原典型试验场贯穿包气带18.5m钻孔剖面土样的物理性质,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含量的测试和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发现土体的氮素,可溶盐含量(TDS),Cl^-含量以及微生物细菌的变化随深度不呈简单的线性分布。经分析认为,剖面中的粘性土层是生物的活性层,在氮素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剖面中多种指标的变化与地质结构呈良好 对应关系,反映环境演化的过程,同时表明,包气带存在着更多尚待提取的全球变化对比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992.
目前,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而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和稳定带厚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Sloan的CSMHYD程序研究了外界条件变化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及稳定带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气水合物中含有其他气体时,除了氮气会使水合物稳定存在的区域变小外;其他气体都会使稳定区域变大,且甲烷含量越少,水合物越容易形成;对于本文中所提到的几种气体,丙烷和硫化氢对相平衡曲线的影响最大;另外,水合物稳定存在的区域会随着盐度增加而变小.地温梯度、水深、海底温度、气体组成和孔隙水盐度对稳定带厚度的影响不同,其中稳定带厚度与地温梯度呈指数相关关系,与水深呈对数相关关系,与海底温度、水合物中甲烷含量及气体组成呈线性相关关系.水深从1 000 m增加到4 000 m时,稳定带厚度增加了大约400 m;水深2 000 m情况下,地温梯度从0.02℃/m到0.1℃/m变化时,稳定带厚度减薄了大约660 m;底水温度从0~17℃的变化过程中,稳定带厚度减薄了大约1000m;在水合物中气体组成从纯甲烷到含20%乙烷时,稳定带厚度增加了大约170m;盐度在0~4.5 wt%的变化中,稳定带厚度减薄了大约130 m.由此可见,在这几种因素中,地温梯度和底水温度对稳定带厚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3.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  马宗晋  吴贻  李天斌 《地震地质》2005,27(1):131-144
台北盆地位于台湾造山带的北部,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机制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由于造山带的垮塌直接导致的盆地。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表明,控制盆地形成的山脚断层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 3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控制 1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山脚断层各段落的活动性并不相同,向NE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段落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不活动。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同时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应该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盆地周围发育了一系列的火山 (群),由于盆地的发育是紧随这些火山主要活动之后的,盆地的形成与周围火成活动有着必然联系,一些地球物理资料和盆地内的构造发育及沉积迁移特征表明,台北盆地的发育是深部岩浆体的冷却收缩所致。台北盆地深部存在与大屯火山群深部相通的岩浆体,岩浆体的冷却由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994.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李幸凡 《矿产与地质》2005,19(6):592-598
二十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发展的初期阶段.1976年,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规划制订,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进入大规模普查实施的第一阶段;随着一系列新技术规定的颁布执行,1992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异常详细检查评价与综合研究;1993年以后,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与详查仍然以寻找金属矿产为主要任务,同时,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开始向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发展,这标志着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即应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进行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人类健康、综合农林业地球化学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996.
滇西北金沙江带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滇西北金沙江带出露的东竹林火山岩、辉长岩和奔子栏、维西攀天阁、石鼓地区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对东竹林辉长岩进行了Sm-Nd等时线年龄的测定,以探讨金沙江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研究表明,金沙江带出露的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火山岩形成于弧后盆地、初始裂谷和岛弧等各种不同的构造环境.研究为金沙江带构造演化的多次裂开,多次俯冲消减的多岛洋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7.
武金阳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31-133
藤铁铁矿位于鱼鹿岩枝东接触带中段,该矿体为铁、铜、锡共(伴)生矿床.受断裂带、岩体侵入接触带、夕卡岩带和鱼鹿岩枝控制.据此总结出该区"三带一体"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利用南海所积累的大量热流、海底温度和地温梯度数据,针对地温梯度的变化,对地温梯度数据进行了初步校正。分情况研究了纯甲烷,甲烷、乙烷、丙烷混合物分别在纯水、海水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南海的可能分布范围;进而对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随着天然气中重烃含量的增加,孔隙水盐度的降低,水合物稳定带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大,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也越来越大。比较而言,气体组成的影响要比孔隙水盐度的大。同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与热流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南海2000m水深范围之内,由于受海底温度的控制,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与水深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定量计算--以湘西洛塔赵家湾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湖南洛塔赵家湾表层岩溶系统为例,综合利用水位、降雨量、蒸发量及泉流量等长观资料,分别对不同降雨特征下的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影响表层岩溶带调蓄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丰水期赵家湾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为0 14~0 2 8,明显小于枯水期调蓄系数0 44 ;但丰水期久旱后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接近于枯水期;在丰水期,场雨和连续降雨时的调蓄能力比间歇降雨时的小近1倍。实例计算表明:赵家湾表层岩溶带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其地下迳流滞后于降雨至少3d ,调蓄系数确实可以用来定量评价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划分、时代与盆地性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分布广泛,顶底清晰,是本区最具特色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区域地质对比研究表明,燕山西部土城子组与燕山中东部土城子组在地层、时代上有较大的不同,西部盆地中髫髻山组火山岩不发育或很少发育,土城子组在地层划分上常包含九龙山组或髫髻山期火山岩,时代为中晚侏罗世(J2—J3);东部盆地普遍发育髫髻山组火山岩浆或火山-沉积地层,土城子组划分与层型剖面一致。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土城子组时限在156~139Ma之间,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期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相分布特征,古水流等指示其形成在一个挤压作用下的陆内火山-沉积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